她花253萬買幅畫,專家鑑定為真畫,畫家本人說假畫,該聽誰的?

近現代書畫界有什麼特點?如果提起某個時代書畫的特點,一定是按照不同風格來算,比如先秦的壁畫、魏晉南北朝的佛教美術、隋唐時期的工筆畫,再往後就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書畫場面,但近現代有所不同,因為它沒有畫風上明確的特點,但唯獨有著一個公認的、明確的說法,那便是“造假重災區”。

不過對於造假來說,多數畫家都是無可奈何的心態,原因也很簡單,那便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畫家與假畫製作者的爭鬥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時間,比如范寬的傳世名畫《溪山行旅圖》,為了防止別人作假畫,自己在茂密的樹葉下署名,以至於過了上千年的時間,在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的觀察下才得知這幅畫的作者是范寬。

到了如今,這種低級的辦法早已無法使用,很多畫家的辦法就用了最笨也最有效的辦法,那便是自己與畫作一起拍張照,但是就是如此,假畫還是層出不窮,因為有了PS的存在,做照片比做假畫簡單多了,甚至做假畫的還有著專業的手法,最著名的便是“拼湊克隆”,把一幅真畫的宣紙分成好幾層,最後照著母本再複製出多幅作品。

因為吳冠中先生看到畫作後,便很明確地告訴蘇女士這幅畫自己沒有畫過,也不是自己的繪畫風格,並且在畫框的玻璃上親手寫下“此畫非我所作,系偽作,2008年7月1日”,畫家本人鑑定了是假畫,按道理來說這幅畫的真假已經不用多考慮了,於是這位蘇女士一氣之下將北京瀚海拍賣行告上了法庭。

畫家本人說了都不算,這麼破天荒的事情確確實實的發生在近現代書畫界,也正是由於一些專家學者的鑑定方式,讓一些假畫仍然流傳於世,而一些真畫甚至能被鑑定為假畫,然後低價買入後去拍賣,但這件事從法律上來說,蘇女士與專家肖富元之間確實沒有什麼爭議,畢竟蘇女士相信了肖富元先生的鑑定結果,而吳冠中先生鑑定結果出來後,肖富元先生仍然一口咬定自己鑑定結果沒錯,在道德上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