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投顧業務帶來的證券ETF投資機遇

買方投顧業務帶來的證券ETF投資機遇


內容來源: 2020-03-03 ( 週二) 16:30-17:30 Wind 3C路演“買方投顧業務帶來的證券ETF(512880)投資機遇”。


主講人:


艾小軍:[證券ETF(512880)經理]

陳 福:[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


會議前言:


艾小軍:

證券ETF(512880)可能我們很多投資者都非常熟悉,也比較瞭解了。因為這個ETF我們在2016年推出,到現在已經三年多的時間。從規模非常小的,一直逐步漲到目前180多億的規模,中間其實也有非常多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從去年開始,整個資本市場,從政策層面我們得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視.一是新《證券法》開始實施,二是3月1日,買方投顧業務在證券公司,包括銀行,我們說的投顧是買方的基金投顧業務,在證券公司還有一些銀行開始試點。總體上政策面來說,對我們整個證券行業應該都是非常利好的。


一.政策優勢催化證券行業發展


陳福:


買方投顧業務在證券公司,包括銀行開始試點。去年的10月20號左右,證監會已經把試點的資格開始落地,當時有五家公募基金,過了一兩個月有三家第三方銷售公司。最近傳言要給七家券商,還有兩三家銀行發放基金投顧試點的資格。


國內的金融機構裡面,比如說證券公司,已經有很多投資顧問的角色。我們行業裡面最大的像中信證券,它有將近3000個投資顧問,華泰也有將近兩三千個。比如說大的龍頭券商,都已經進入了所謂的投顧角色,跟以前所謂的代理人、經紀人,已經有很明顯的升級。但是由於沒有法律法規明確性下來,買方的投顧,或者賣方投顧,基本上做的事情,還是做產品的推薦,做參謀的角色。收取費用是佣金,這個模式本質上跟以前比還是一樣的,收取佣金的模式。只不過我們服務的這種能力在提升,這次公募基金引入投顧業務,可以讓投顧收費模式從佣金制轉向服務費的方式,不是買賣這個過程裡面收一道錢,而是客戶跟投顧簽訂委託協議,讓投顧主動的管理客戶買賣公募基金的行為,然後按照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有很多,按照海外的經驗來看,可以多樣的。比如說按照規模,按照時間等等的方式來收取服務費。這個結果從證監會的立場來看,他主要想引導兩個方面,一是讓過度銷售這種行為得到遏制,因為如果大家靠佣金來收費,很可能引導大家頻繁的申購贖回。如果按照服務費來,雙方的利益其實是一致,避免了所謂的利益不協調不一致的地方。二是想讓市場更加專業化,因為我們廣大的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面對市場上那麼多的產品,選擇上很難做出專業的判斷,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這也是監管部門所引導的一個方向。


短期來講它的收入,利潤的貢獻不一定很大。因為公募基金的產品銷售,以前通過佣金的模式,現在通過服務費的模式,可能切換之後收入的變化應當不大,從這個角度來看,短期我覺得影響不大。


但是它的長期影響會比較大。因為這個至少是證券公司投資顧問,第一次有了接受客戶全權委託的資格。現在公募基金產品是試點,未來有沒有可能放寬到其他的產品上。比如說我們的客戶去買賣股票的時候也接受這種服務,這個服務在海外其實是一個很平常的行為。


新的《證券法》3月1號已經實施,《證券法》我覺得核心內容大家關注兩點,一是註冊制。因為科創板的註冊制去年試點之後,今年是要逐漸推廣到其他地方。我們看到3月1號那一天,已經有五隻債券通過註冊制的方式準備發行,今年兩會之後不排除深交所的創業板也搞註冊制。


二是引入代表訴訟制度。以前大家覺得上市公司通過不合規的操作,侵佔中小股東的利益,沒辦法進行追溯,或者是懲罰相關的人員,新的《證券法》就不一樣了,引入了叫做代表訴訟制度。由證監會下面的一箇中小投資者保護局作為代表去參與訴訟,而中小股東只要不明確的提出來,我反對,我退出,我不參與,那就默認為中小股東也是參與訴訟的,這就會使得相關的造假,或者是違規的行為得到比較大的壓制抑制,這對於淨化市場投資環境是有非常大的幫助。


再融資政策。2016年底2017年初的時候出了相應的再融資新的規定以及減持新規,我們看到2016年以後,2017、2018、2019年再融資的規模是逐漸下滑的,上市公司為了融資不得不走可轉債這種路徑。現在重新打開,大家也經常能看相關的新聞報道,現在再融資的方案提了很多出來。因為再融資確實是降低了企業融資的門檻,以及提升了參與者的積極性熱情。

這一塊業務應當來講上半年可能就能看得到,陸陸續續的在做了,下半年可能密集的會有井噴的狀態。這個對於證券公司的業務收入,當然也是有直接貢獻的。


再融資屬於增量博弈,會帶來市場的活躍。它對整個資本市場影響可能更多是來自於增量資金博弈的結果,因為定增它跟IPO是不一樣的。IPO很多是存量博弈,就是發股股票供給增加,但是池子裡的水是不變的。再融資它是場外的產業資本,併購基金,甚至一些大宗交易基金,通過二級市場打折的方式,鎖六個月的方式進入市場,這個是屬於增量博弈,會帶來市場的活躍。


二.交易量活躍催化證券行業發展


交易量活躍給券商股帶去超額收益。交易量活躍背後反映的是貨幣政策流動性,交易量一旦起來之後,能夠快速的反映到證券公司的利潤報表上,比如說我們二月份觀察到交易量非常大,三月份大概第五個工作日左右就會披露二月份的月報,馬上就能看得到。它會形成比較直接的刺激,歷史上我也做過覆盤,歷史上券商股的表現有絕對收益和超額收益的時候,一般是交易特別活躍的時候,什麼時候叫交易特別活躍,有一個指標供大家參考,兩次的交易量除以兩次的總市值,有沒有在1%以上,如果有,市場是比較活躍的。從2009年到目前為止,持續在1%以上的換手,一個月以上已經是第10次了,現在是第10次,前面9次,每一次券商都有超額收益,當然更有絕對收益,而且交易量活躍持續的時間越長,券商股的相對收益就越明顯,超額收益會越明顯。如果交易量可持續,我覺得大家對券商板塊的這種熱情度,或者關注度還要提升。


利率的下行和股市的財富效應對於交易的活躍有正面幫助。


利率下行。其實主要建立在今年疫情爆發之後,為了保增長,財政貨幣都要發力,貨幣這一塊除了降準之外,降息可能力度也會比較大。現在央行也在做一些吹風,要把存款利率進行相應幅度的下降,也就是說配合貸款利率這塊要下降。


股市的財富效應,現在逐漸也出來了,拉長一點週期看。從2019年甚至2018年四季度開始往現在看,上證有30%的漲幅,如果是成長,科技或者創業板幅度更大。歷史上2006年、2007年,2014、2015年也是股市漲的比較多的情況下,財富就開始搬家了,搬到股市裡來。2006、2007年是大盤漲了60%到70,2014、2015年是漲了40%到50%,現在其實已經到了30到40這樣的一個幅度了,成長股可能更多,因此也臨近了狀態。


三.會議總結:


艾小軍:


感謝福總跟我們從政策層面,還有交易量,行業的基本面兩個方面做了非常詳細的交流。


從政策層面來看,應該說整體上行業都是持續政策比較友好,跟目前整個資本市場承擔直接融資的政策,或者說使命相適應。整個行業應該說我覺得可能結合它的基本面趨勢,來看這個行業未來的投資機會。


從基本面的情況來看,目前整個行業主要的業務收入應該是來自三塊。一是我們的經濟業務,二是投行,三是自營、資產管理,目前的這些收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交易量持續放大,毫無疑問彈性是非常大的。3月3日是A股連續十天成交量突破萬億的關口,市場雖然最近波動比較大,整個市場交易的氛圍還是非常活躍的。對整個券商行業的業績,應該會很快就反映出來。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分級基金,都是屬於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於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於科創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