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窩裡橫,外面慫”是典型的雙面性格,在家的時候刁蠻任性耍脾氣,在外面則乖巧可愛沒脾氣,很多父母都是既生氣又無奈,搞不懂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其實,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就像一個家庭的鏡子,“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數都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一、溺愛孩子的家庭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但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知識生活知識。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軟肋,出於寵愛、不忍心等原因,父母會下意識地保護孩子,遷就孩子。

但是,過度的保護和遷就,往往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我越鬧爸媽就會越遷就我。但出了家門,不再有這種寵溺的環境了,孩子也就“慫”了下來。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二、教育方式不統一的家庭

有些家庭祖孫三代共同生活,但教育理念卻不同,除了經常會因為孩子的教育起衝突之外,孩子有人“撐腰”,很多時候就會肆無忌憚一些,在家會更“橫”。

同樣的父母雙方如果教育理念不同,孩子也會存在這種僥倖心理:反正有人護著,也許不會受到懲罰呢!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三、缺少社交機會的家庭

很多家長工作比較忙,每天在公司、家、幼兒園“三點一線”,所以孩子也只能在幼兒園和家“兩點一線”,缺少社交機會,孩子的社交能力比較弱,在外就會表現得更“慫”一些。

還有一些家長本身就不太喜歡社交,更喜歡宅在家裡,就導致孩子見到的人比較少,社交能力比較弱。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四、缺少陪伴的家庭

還有一些家庭父母都比較忙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要麼是將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照顧,要麼是給孩子找了託管班。

但是缺少父母的有效陪伴,孩子內心很可能會缺乏安全感,在外面就會表現的沒自信。在家的時候與父母可能缺少溝通,父母沒能及時管教孩子可能就會導致“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如何幫孩子改掉“窩裡橫,外面慫”性格?

1、對孩子“嚴格”一點

想要孩子改掉“窩裡橫”的壞習慣,家長就必須對孩子嚴格一點,在家庭生活中制定一些基本的規則,比如:孩子不能對家長無禮、孩子哭鬧家長不能心軟。

而且,家長應該根據年紀給孩子安排一些家務,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難處,不再無理取鬧。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2、多帶孩子出門

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最好是同齡人比較多的遊戲樂園、親子樂園,也可以是公園之類的公共場所。孩子既能得到家長有效的陪伴,又可以增加與人交流的機會,這樣孩子在外面的時候會表現的更開朗一些,也就不會太“慫”了。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來自這4種家庭,家長要趁早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