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佔》從馬王堆出土,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

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的帛書《五星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學專著。《五星佔》對研究古代天文學史具有極其珍貴的參考價值,它是中國最早的有關行星運行的記錄,它的發現,進一步說明了在古代我國是世界天文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佔》從馬王堆出土,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

據考證,《五星佔》成書約在漢文帝三年至十二年(公元前177 ~前168年),距今已2100多年。 在西漢初年,我國對於五大行星的視運動已觀測得相當精細,書中列舉的數值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佔》從馬王堆出土,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

《五星佔》是用整幅絲帛抄寫而成,約8000字,篇名是整理者加上的。《五星佔》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運行情況。書中還列有從秦始皇元年到漢文帝三年(公元前246 ~前177年)約70年間內,木星、土星和金星在天空中運行的位置,及其他的一些相關的內容。

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佔》從馬王堆出土,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

書中所記載的金星的會合週期為584。4日,比現在測值583。92日只大0。48日;土星的會合週期為377日,比現在測值378。09日只小1。09日;土星的恆星週期為30年,比現在測值29。

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佔》從馬王堆出土,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

46年大0。54年;木星的會合週期為395。44日,比現在測值398。88日小3。 44日;木星的恆星週期為12年,比現在測值1L86年大0。14年。這些數值的精度與現代的精確值己經很接近了。

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佔》從馬王堆出土,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

我國古代,分別稱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為辰星、太白、熒惑、歲星、填星(或鎮星),這說明當時的天文學家和勞動人民對五大行星作出了非常細緻的觀察,並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而《五星佔》中已經出現了這5個名稱。

我國古代,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都迷信巫術。殷商時期,

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佔》從馬王堆出土,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

人們通過龜甲牛骨上被火燒出的裂縫走向來占卜吉凶;在漢代,占星術十分流行,當時人們以觀察天象變化來佔測吉凶、趨利避害。

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佔》從馬王堆出土,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

《五星佔》便是以五星行度的異常和雲氣星慧的變化來占卜吉凶的術數類帛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