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不吃奶,腿寒顫,是啥病?

今天,有養羊朋友諮詢,羔羊不吃奶,腿寒顫,是啥病?


根據客戶的描述,可能是感冒了,那麼該如何防治?下面養羊之聲小編給大家來說說:

新生羔羊(出生7天內羊羔)因防衛機能尚不健全,護理不當極易誘發感冒等疾病,如繼發感染其他疾病和治療不及時將導致死亡。

一、發病原因

1、環境溫度變化急驟,,忽冷忽熱,母羊產羔時護理不當,產羔舍夜間保暖性差,羔羊產出後受凍、受涼,出生後胎毛未徹底乾透,就轉入溫度較低的圈舍飼養。

2、產羔舍封閉不嚴,溼度過大或遭受賊風侵襲。

3、產羔舍過於擁擠,母仔互相難以找尋。

4、初產或個別母性差的母羊,由於營養不足導致缺奶或新生羔羊體弱,吃初乳不及時。

二、臨床症狀

病羔流鼻液,開始為清水樣,以後變為黃色黏稠鼻涕,咳嗽,打噴嚏,體溫升高。臨床可見羔羊倦臥在圈舍的一角,怕冷、寒顫,對母羊尋哺反應弱或不反應,唇周溼潤,吃奶減少或廢絕,鼻端發紅,流淚,流涎,有的胃腸鼓氣或胎糞不下。初期皮溫不均,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發涼,繼而體溫升至 40.5~42℃,呼吸、心跳加快,呼吸音粗,繼發呼吸道感染時,氣管和肺區可聽見明顯的乾性或溼性囉音,後期體溫多數降至常溫以下,牙關緊閉,口腔內冰涼,眼窩下陷,常因繼發感染或極度衰弱導致衰竭而死亡。病程一般2~5天,也有拖延1周以上的。

羔羊不吃奶,腿寒顫,是啥病?

三、剖檢變化

死亡羔羊屍體多數消瘦,氣管、支氣管內有多量泡沫狀分泌物,肺部見有大小不等的侷限性肉樣變化,瘤胃內有酸臭凝乳塊,真胃內乳糜如豆腐腦樣,小腸內容物黃色或灰黃色粥樣,有的有多量氣體。

四、預防

1、細心飼養管理做好產前準備工作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關鍵,圈舍和產羔室要保暖防寒,避免潮溼,產羔室溫度相對穩定,一般控制在10℃左右。

2、待產母羊提前1周進入產羔舍,產羔後留圈,防止羔羊受凍受涼,及時吃上初乳;產羔舍面積要適當,不宜太擁擠,防相互亂舔;對母性不好、體弱,雙羔、多羔缺奶的羔羊,要特別護理和及時人工哺乳。

3、保證羔羊的生活環境清潔;舍內要有良好的保暖性,保持通風,但要防止寒風的侵襲;在氣溫較低時,儘可能不讓羔羊出舍;科學配制飼料,不具備提前斷奶的養殖戶不要提前給給羔羊斷奶。

1、早期病羔,每隻注射複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ml/次,或30%安乃近注射液1~2ml/次,或口服阿司匹林2~3g,連用3~5天,將病羔放在20℃左右、乾燥的環境中,定時哺乳。

2、病情較重的羔羊,在使用上述方法治療同時,每隻羔羊注射青黴素、鏈黴素各10萬~20萬單位,6~8小時1次,連續2~3天。

3、每隻病羔口服土黴素125~250mg,或肌注氯黴素注射液1~2ml/次,6小時1次,連續用藥 2~3 次。

4、根據病情,對有失水、心衰、消化不良、胎糞不下等症狀的病羔採取強心、補液、補糖、健胃、緩瀉等方法進行對症和輔助治療。

5、早期發現病羔,及時施治,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正確、精心的護理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