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1994年,《燃情歲月》在美國上映,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陽剛正直的強壯男子以及恍如隔世的情感糾葛映射了“Legend of fall”的應有之義:秋日傳奇。法國評論家福柯曾說“重要的是講述神話的年代,而非神話講述的年代”,影片解鎖了20世紀80年代新自由主義在全世界的蔓延,“野性與自由”成為民眾間普遍存在的真實聲音,其中對於種族主義、國家統治以及英雄傳奇的描述蕩氣迴腸,感人至深,這也構成了經典電影的魅力所在。今天,

我將從這部影片的敘述結構、人物塑造、情感表達和主題昇華四個部分來解析橫亙在三兄弟間親情與愛情的感情糾葛,一起重溫那段理想與現實交融,自由和奔放並存的激情年代。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01、採用旁白的敘述手法聚焦在崔斯汀的成長線,借用他的內心變化揭露美國的社會環境變遷,以時間線推動劇情發展,通過設立家庭對立衝突來揭示濃郁親情和愛情的價值和意義。

上校威廉·拉德的三個兒子成長在美國西部,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性格完全不同,這成為影片的基點,選用二兒子崔斯汀作為視覺出發點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他也是三個兒子中個性最為鮮明的,影片中多次採用旁白的敘述方式,以崔斯汀的視角來展示家庭的發展變遷,並側面揭露出美國的社會環境變遷。

在20世紀80年代,以印第安老人的回憶開篇,通過時間的推進展開故事情節,採用“編年體”的敘述方式強化了每個人物的人生經歷和發展變化,進而讓觀眾感悟出人物身上帶有的時代特徵,影片描述的禁酒令帶來的體制變化,影響到一代人對於自由和夢想的憧憬,因此帶來的反抗和抵制應運而生,這些都是時代背景下美國夢的忠實體現。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影片沒有采用俗套的愛情故事作為主旨烘托,而是展現了殘酷的戰爭,山莫為國捐軀,艾弗瑞成為國會議員,享受著上層階級帶來的便利,可是山莫的去世和艾弗瑞娶了蘇珊卻成為父親與兒子之間的心結,甚至得了中風,這與精神的壓抑有莫大關係,但影片的基調是溫暖的,冷漠的父子關係在結尾處得到了消融,濃郁的親情再次化解了心中的隔閡,這些家庭衝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顯得愈發溫情。

愛情和親情是家庭的兩大課題,影片以蘇珊的死亡作為破題,解開了父子的心結,但在現實中,這種對峙狀態又該如何化解呢?這需要智慧也需要時間。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02、循規蹈矩的艾弗瑞、放蕩不羈的崔斯汀、熱血愛國的山莫以及壓抑熱忱的蘇珊構成了美國西部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映射出追求自由、夢想的美國價值觀。

艾弗瑞作為家中長子,成為父親形象的化身,正直堅定,雷厲風行,在階層升遷中把握住了機會,成為國家意志的代言人,也因此成為與狂放自由弟弟的對立面。

崔斯汀作為兒子卻深得父親信任,上戰場前,父親告訴他“照顧好山莫”,由此看出,崔斯汀責任心和能力都很強,但卻不像大哥那樣圓滑世故,這種狂放不羈的性格在當時看來有些與社會格格不入,因此導致利益爭奪方的數次挑釁和爭鬥,他從未低頭,這也讓他成為三兄弟中最具魅力和感性的代表。

山莫年齡最小,卻對這個國家愛的深沉,他不聽從父親的勸阻,義無反顧地帶著兩個哥哥奔赴沙場,這種愛國精神與為國捐軀形成對立,祖國需要這樣的年輕人,可是對於家庭來說,戰爭卻成為生死的考驗,正是因為無數人的前赴後繼才有美國的強盛。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連接起三兄弟情感的重任放在了蘇珊肩上。在傳統觀念中,她一定是風情萬種、足智多謀的,但影片中的蘇珊卻投入了真情實感,她與山莫相愛,卻因死亡相隔,她與崔斯汀相愛,卻因距離相隔,她與艾弗瑞相愛,卻因自由相隔。可以說,她的一舉一動影響著這個家庭,最終卻以死謝罪,她身上有著美國西部人嚮往愛情,忠於自我,忠厚老實的一面,但同時也面臨著道德的譴責,

影片很好化解了這對矛盾,也讓崔斯汀的追求自由有了現實的價值。

對於這家人,他們都在努力實現自我價值,追求夢想的實現,可是現實卻一次次打破了這種平衡,當蘇珊與艾弗瑞結婚,崔斯汀出現,當崔斯汀家庭安逸,愛人死亡,當艾弗瑞放下對崔斯汀的成見,蘇珊自殺,當崔斯汀對抗國家意志,艾弗瑞以身犯險,父子相認。最終的結局看似圓滿,但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道傷疤,這既是對美國價值的忠實還原,也展現出現實的殘酷和親情的寶貴,讓每個人物栩栩如生,經歷耐人尋味。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03、神秘幽靜的西部風光裡映襯出濃郁真摯的兄弟情感,蘇珊的加入打破了對愛情的期待,卻讓影片充斥著濃郁的悲傷和浪漫,死亡帶來了愛情的永恆,也超越了種族的侷限。

美國西部大草原駿馬奔馳,就像兩河流域那樣孕育著美好的生命。在這裡,印第安部落和當地文明和諧共處,充滿著原始的自然崇拜,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裡,三兄弟快樂的成長,卻要面臨同樣的主題:愛情和成長。

對於他們來說,蘇珊的出現是一種必然,她滿足了兄弟們對愛情的憧憬,構成了故事的一條明線,這種安逸的平靜被打破,也讓兄弟間的感情產生了裂痕,當柔情似水面臨不同選擇時,蘇珊的內心也是猶豫掙扎的,當她發現自己愛上了崔斯汀和山莫時,戰爭讓她的情感走向自然流向了崔斯汀,讓雙方的愛情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艾弗瑞的加入更像是一廂情願,而少了幾分現實的力量,崔斯汀的迴避表明了對兄弟相爭的無奈,更是拱手相讓的選擇,但是作為大哥,他仍然義無反顧娶了蘇珊,由此看出,在這段感情中,艾弗瑞是最動心的,而崔斯汀是最剋制的,山莫是最可悲的。

死亡讓山莫對蘇珊的感情成為了永恆,同時也超越了種族的侷限。影片中的印第安人“一刀”寡言少語,卻是一位忠誠的戰士,他割下了無數敵人的頭皮,是印第安部落中的傳奇人物,他是整個故事的見證人,卻只有眼神表達過自己的憤慨和無奈。他沒有能力阻止這一切嗎?顯然是有的,但他卻選擇了袖手旁觀,這是一種文明與另一種文明的碰撞,卻以死亡的方式宣告著無聲的祭奠,讓文明的衝突化解在濃郁的親情中,這是特別高級的一種呈現方式,也真摯的打動了觀者的內心。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04、溫婉動人的愛情、無法割捨的情感、對自由主義的嚮往和家國關係的思考構成影片的主題,自我價值實現和利益的衝突構成人類永恆的話題。

在這樣一個蕩氣迴腸的情感故事中,每位觀眾都能找到自身的映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充斥著無法訴說的淒涼和悲傷。威廉上校獨自一人將三個兒子拉扯大,這本身就是對於愛情的一種隱喻,崔斯汀也面臨著獨自撫養兩個兒子的責任。

艾弗瑞寧肯捨棄家庭的溫暖也要成全自己對愛情的嚮往,這讓父親的養育之恩蒙上了一層冰霜,一家人的希望似乎都寄託在了崔斯汀身上,但他與哥哥的連接卻始終未斷。當私販酒時,對手說,“如果不是看在你哥哥的面子上,你早就死了”,親情以一種利益的形式存活了下來。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當崔斯汀再次返回家庭時,他第一時間來看蘇珊,讓他轉達對哥哥的問候,這些都是他內心的想法,但是男人間的表白就是如此的含蓄,看似割捨不下的是那段感情,其實哥哥在他心中的位置從未改變,這也成為溫情的另一種體現方式。

艾弗瑞從高高在上的國家形象代言人,也成為了個人力量的幫兇者,這其實就是對於國家統治的一種違抗,卻因為對自由的嚮往而成為了矛盾的對立面。崔斯汀最後實現了個人價值嗎?我認為他的整個歷程的意義要大於結果本身。每個觀眾都能給出自己的答案。我認為他實現了,因為他坦蕩的胸襟和毫無畏懼的性格,讓這種自由的風氣也在下一代中傳遞發揚。

《燃情歲月》,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蕩氣迴腸的情感糾葛

結語:

《燃情歲月》如同一杯感情的烈酒,有時悲涼,有時溫馨,有時難以下嚥,有時一飲而盡,三兄弟把一腔熱忱獻給了這片炙熱的土地,也讓追求自由、勇敢、正義的精神煥發出熠熠生輝的時代光輝,其中關於愛情、親情、自由、國家的反思從未停止,成為了永恆的經典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