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舅送燈”,柴米之外思親淚,恰逢惆悵貴客來

正月十一“舅送燈”,柴米之外思親淚,恰逢惆悵貴客來


(王清茗)舊時歲月,日子過得很慢,春節被拉得很長,每天都被各種年俗充滿,一切都顯得順情順景,毫無嬌柔,就如賢惠的美婦,儘管很少下地耕田,但把家裡老人小孩照顧的周到細緻,簡單幾樣時令蔬鮮也能做得美味可口,色香俱全。這樣的家庭,左鄰右舍無不羨慕。


中國女子的美德便在於此。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裡,待字閨中的她們並不知道未來夫婿的家庭背景和人品好壞。即便知道,她們也無力改變自己出嫁的命運。很多時候就如小說中所言,屏風後面或者門窗外面總有一個俊俏的身影在偷聽關乎她們一生的那場求婚。


無論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在被花轎迎娶的那天起,她們將不僅僅是作為“媳婦”接進男方家裡,更代表著孃家的家風與體面。圍著鍋臺轉,在家相夫教子,或者孝敬男方父母是她們應盡的責任。在男方家中,她們的地位很低,從青春年華開始,人生大好年華都必須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去過,無論公婆和男人好與壞。因為她們大多沒有名字,孃家的姓前加上夫家的姓,她們就是這樣的附屬。


她們的孃家同樣重複的這樣的故事。在信奉“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過去,女兒出嫁後,生老病死幾乎與孃家無關,倘若女兒因各種原因在夫家受虐,偷偷跑回孃家,還得被父母一通數落,隔幾日便得準備好禮再把女兒送回婆家。


時光不老,歲月滄桑,每家頭上都有一輪日月。這樣的局面必須到她們年老以後兒女成家立業,男方父母又已經作古時才會徹底改觀,特別是當她們以婆婆的身份迎娶下一代媳婦的一刻起,故事就輪迴到她們年輕時候。也就是在這時,她們才能真正享受作為女人的榮耀和自豪。


正月十一“舅送燈”,柴米之外思親淚,恰逢惆悵貴客來


不過在春節的時候,她們將享受一次例外,那便是正月十一舅送燈或者孃家宴請子婿的日子。中國北方有初二或者初三回孃家的習俗,但這是作為小輩必要禮節,帶有很強烈的儀式性,並不能作為女婿對女方家族的尊重和敬畏。況且正月初一到初五的拜大年期間,孃家也不允許女兒省親時哭哭啼啼訴苦。


正月十一這天,她們的哥哥或者弟弟將親自探望。在中國家庭倫理觀中,她們的哥哥或者弟弟,即她們孩子稱呼為“舅舅”的人,是她們出嫁以後唯一可以給她們撐腰做主。在夫家,“舅舅”們享有極高的地位,不僅要受到夫家父母的盛情款待,甚至可以以座上賓的姿態對夫家不妥之處一一指出。


在她們被迎娶過門的時候,“舅舅”們便代表孃家在男方這裡坐了首席。過去時代,這樣的尊重和地位,僅僅是對女方家族撫養女方十數年在道義上的感謝。而女人的尊嚴和地位,是需要起早摸黑不知疲倦地在婆家付出,同時還得要點運氣,生個男孩,讓婆家有香煙後代才能改觀。


因此“舅舅”登門的正月十一這一天,更多得是委屈向親人傾述,平日裡不敢流出的淚水可以盡情磅礴。但這又能如何?日子還得照樣繼續,聰明的“舅舅”們在飯桌上會點到為止,如果遇到蠻橫而又崇尚暴力的“舅舅”們,一場面紅耳赤的爭鬥不可避免。在現實生活中,“舅舅”與婆家直接對峙和衝突的事情很少發生。一方面畢竟自己的姐姐或妹妹還在婆家待著,自己鞭長莫及。另一方面“清官難斷家務事”,對於她們的丈夫,也不過象徵性的進行幾句訓斥而已。


當然也有一種例外,那便是孃家的“舅舅”很多,可以隔三差五地到姊妹家。這樣的思想寄託轉而就變成女子們的現實努力,人丁興旺已經不再是婆家父母的要求和底線標準,而變成行動的自覺了。因此即便孃家“舅舅”們再多,不過是剛過門前幾天的一翻絮叨,一旦姊妹們挺起肚子有了孩子,家家都變成一團和氣了。


年俗的魅力就在於此。山川草木都祭拜之後,自然不會忘記出嫁的女兒。倘若這家沒有男丁,就需要宴請女婿了。正月十一這一天,不用老丈人招呼,女兒女婿自然就會上門。此次上門與初二回孃家不同的是主角出現了變化,初二當天女婿只能坐在下首,而十一這一天,嬌客登上了首席。


正月十一“舅送燈”,柴米之外思親淚,恰逢惆悵貴客來


此情此景下,正月十一這一天便有了兩個年俗的稱謂:舅送燈或者宴嬌客。“舅舅”上門幾乎以興師問罪方式而去,又逢年節,自然不好意思空手而去,順手拿把燈籠,以看望外甥的名義登門,不失孃家體面。千百年來,孃家、婆家首席就這樣輪流替換,不同家族因為姻緣而成為一家,世代相好下去。久而久之,一村、一鎮、一縣之眾,彼此都會沾親帶故,人文鄉土情懷便愈發陳故。


當然,也有一些傳說是悲劇色彩的,廁神紫姑的傳說便是一例。紫姑傳說脫胎於西漢戚夫人的際遇。劉邦死前,對其百般寵愛,但劉邦屍骨畏寒,呂后便對戚夫人百般刁難,先下放至冷宮,後斷掉手腳,扔進糞桶,名為“人彘”。


後來很多女人們同情戚夫人,口口相傳以訛傳訛後“戚夫人”之名變為紫姑,並借上天之口封為“廁神”。名為廁神,但紫姑並非司廁之事,而是代卜人事及與女眷娛樂。因此大江南北的婦人們會將一些頭飾和玩偶於廁內供廁神享用。


正月十一“舅送燈”,柴米之外思親淚,恰逢惆悵貴客來


不同地域傳說版本不同,正月十一這一天風俗和規矩也不盡相同,但美好寓意卻是相同。過門的女子們這一天要把雪花面粉配上山泉水活好揉勻,擀成如紙般的薄餅,配上雞蛋、韭菜,如餃子般做成盒子狀,唯獨麵皮重合的地方用碗邊仔細地碾壓磨掉。

盒子寓意和和美美,去掉邊角,人生更圓滿,咬一口,酥香綿軟,綠茵茵的韭菜象徵著一家的勃勃生機。


正月十三,不僅僅是屬於女人的日子。但一個好女人,卻能讓滿院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