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溫州,一片傳奇之地,一座書寫了生存與崛起的城市,一個創造和正在創造奇蹟的中國符號。

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溫州人發揮“敢為人先,爭創第一”的精神,在經濟領域中創造了著名的“溫州模式”。從此,“無溫州,不富強”成為了中國大國復興的完美註腳。

經濟的發展必然提速教育的發展。

溫州教育,源遠流長,始於西晉,盛於南宋,崛起於晚清,繁榮於現代。回望甌越,古有葉適創立永嘉學派,近有孫詒讓興業辦學,更有蘇步青、谷超豪等現代名家弘揚教育。古往今來,一代又一代教育先驅勤勉治學、薪火相傳,凝結成深厚質樸的人文底蘊、砥礪奮進的教育精神。

而在黨和國家近些年高度關注的特殊教育領域,溫州特教率先打破傳統特教模式,創造性地開闢了“溫州特殊教育模式”。

“‘溫州模式’產生於中國改革的前沿,她創始於大愛溫州和敢為人先的溫州人精神,她在創新中建立、在思考中調整、在運行中完善、在反思中引領。雖然她不具有可複製性,但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特殊教育發展極有借鑑價值,她的本質就是關注每一個學生,整合優化教學資源,構建科學的特教體系。”溫州市教育局副局長伍挺說。

近年來,溫州市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特殊學生的生均公用經費按普通生標準15倍撥付,超過杭州、寧波,位列全省首位;免費教育延至15年;教育教學質量全省領先;解決了溫州地區特殊兒童“讀好書”的難題,徹底扭轉了特殊教育學校“小散破陋舊”的局面,逐漸改變了傳統觀念對特殊教育、特殊兒童和特殊教育教師的認知。“溫州特殊教育模式”已成為溫州教育一張響亮的名片,為中國特殊教育事業的新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為了特殊需要孩子的幸福童年和美好未來


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下稱溫州特校)由原溫州市聾啞學校、溫州新碼道學校、溫州市盲人學校和永嘉縣聾啞學校合併而成,有教學班62個,教職員工278人,學生817人,是全國最大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層次很豐富,是一所集特殊兒童教育、康復就業指導、師資培訓、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特殊教育機構,涵蓋學前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15年制公立全日制寄宿學校。

2009年5月,年僅31歲的李科經溫州市教育局全市選拔,離開任職9年的樂清市特殊教育學校,調任溫州特校。他雖然已是特殊教育領域的一位知名校長,但一上任就面臨著高難度、高強度、高壓力的“三高”考驗。

溫州特校剛由四所學校合併而成,四校的管理制度、文化內涵不盡相同,錯綜複雜。合併後的學校開展視障、聽障、智障教育,如此全面的特殊教育當時在全國尚屬先例。

“更困難的是社會不理解,學校五次改變規劃用地,地價一漲再漲,籌建處同仁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在2007年完成了徵地工作。而後穩步建設,2009年9月便完成了大部分建設工作。我們時常以此來鞭策自己,如果不做出全國一流的成績,特殊教育在人們眼中的形象還將長久地定格。”分管後勤和基建工作的陳建國副校長作為學校籌建負責人完整地經歷了那一段困難的時光。

對於一所合併校來說,穩定是頭等大事。當時,老師們從溫州市到永嘉縣,雖然與市區僅一江之隔,但心理難免有落差。學校多方面做工作儘可能滿足老師們的合理要求,儘量為老師們解決生活、家庭、工作中的後顧之憂。

最終四所學校的老師絕大部分都留了下來。“我們是一家人”逐漸成為了全校共識。

作為一所高起點、高定位的現代化學校,如何辦出特色,辦成“國內一流、國際具有知名度的特殊教育學校”才是學校的終極目標。

在李科看來,一所學校的“一流”並不在於面積和硬件,而應有五個維度:科學的辦學理念、先進的管理制度、適合的課程設置、專業的教師隊伍、過硬的教育設施設備。


【讓特需孩子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思變的時代,社會各界對於特殊教育的發展和關注越來越高,特殊教育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溫特人常常在思考: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怎麼去培養人?

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廣泛徵求意見,溫特人確定了“為了特殊需要孩子的幸福童年和美好未來”的辦學理念。

人們常說,特需孩子是“折翼的天使”,而特教學校是他們走向社會的最好捷徑。而溫特人的目標就是把特需孩子培養成“熱愛生活、健全人格、自食其力、融入社會”的公民。

坊間有戲言,在溫州特校,每一個孩子都是“五好”學生。所謂“五好”,亦是溫特人的創造。即:學好、吃好、穿好、住好、玩好。

對於特需孩子來說,融入社會是未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坎,為此,溫特人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辦學思想,將校園打造成了一個微型社區。

他們不僅在校園裡配備了超市等生活設施,還帶領孩子們實施垃圾分類,讓學生浸潤在社區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完成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

每年7月,學校還會舉辦一場為期一週的夏令營。夏令營開設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課程與活動,上午有皮划艇、攀巖、籃球、足球、輪滑等“動的課程”;下午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靜的課程”,晚上則是文藝匯演彩排。

與傳統夏令營不同的是,150名小營員中,一半是聽障學生,一半是普通孩子,他們一對一結隊、手牽手生活。這就是全國首創的“殘健融合”公益夏令營。

對於“殘健融合”的形式,一開始很多人大有顧慮,擔心孩子們無法和諧相處,但實施三年來,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

聽障學生不僅與普通孩子友好相處,而且有禮貌,有堅持精神。由於長期住校,他們的自理能力比普通孩子強,甚至是他們指導普通孩子洗衣服、疊被子、搭蚊帳。連教練都讚歎:“沒想到聽障學生做得比普通孩子好!”而普通孩子也通過夏令營感受到了殘障孩子的善良友好,打破了心中對特教學校的隔膜。

不僅如此,溫州特校還不斷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以活動為載體,極大地促進了普特融合。作為“溫州市師德培訓基地”,每年都有成批的普校教師到校進行師德體驗,各類學校的學生到校開展實踐活動,社會上大量人士到校慰問、活動。學校也主動出擊,參加各種活動等,通過活動使人們在心裡接納特需兒童,滿足所有兒童的特殊需要。

“特需孩子需要別人的理解,但更需要別人的認同和尊重。我們通過夏令營等多種形式,讓特需孩子不只是被動接受別人,而是主動交流,融入社會。”李科說。

為了讓這些特需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溫州特校在浙江省率先進行了“衛星班”的實驗,“衛星班”是特殊教育學校附設在普通學校的班級,旨在進一步豐富特教的孩子們的課業生活,讓更多有可能的孩子迴歸主流學校。

在該項目取得可喜成效後,溫州特校又將“衛星班”的形式延伸至職業教育階段,與溫州鹿城職業技術學校、溫州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合作辦學,分別開設皮藝衛星班、麵點衛星班、食品雕刻衛星班;並利用學校地處工業園區的優勢,因地制宜地開設了鞋服制作、物業保潔、推拿保健、電子商務等職業課程;還結合“民間工藝實驗基地”,在網上開設微店售賣細紋刻紙、手繪布包等工藝品……

溫州特校的這一系列創舉不僅為學校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也為學生們今後走上社會工作插上了豐滿的翅膀。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作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僅要符合社會、經濟、教育發展水平,更要立足於促進特需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溫州特校進行了管理模式研究與創新。

首先是科學搭班子,將以前四所學校的領導幹部重新洗牌,實行中層幹部全部競聘上崗,選拔了一批德才兼備、執行力強的幹部。其次是重視培訓。學校常態化開展幹部培訓,形成了一支“團隊、智慧、拼搏”的幹部隊伍。校長會議常常掀起頭腦風暴,執行快,幹起活來不要命而且各個都有金點子,被稱為“瘋子團隊”。

學校還創新教職工會議,將普遍的“讀報告”模式改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教師論壇,每位教師都有機會上臺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可以欣賞一幅名畫、一部名著,讓老師們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跳出教育看教育”。第二板塊是教育觀點,老師們共同探討教育專業問題。第三板塊才是領導交流工作,僅用10分鐘。這種新穎的教職工會議把大量時間還給老師,提升了教師開會的積極性,增強了教師隊伍活力。

在具體管理工作中,學校引入ISO9001質量管理國際標準,採用“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設立“一辦兩部三中心”:行政辦公室、啟音啟明部、啟智部、課管中心、學管中心、後勤服務中心。各部門各司其職,又相互合作,實行優勢教師共享、課程資源共享、教學設施共享。

從組織管理學來講,學校越大,就越可能產生組織僵化或執行不到位。為了防止這兩個弊端,學校採用扁平式管理,減少層級;同時信息公開,主動要求上級來檢查,樹立正氣。

學校在完善的制度管理的同時,還藉助智能化、信息化全面打造智慧化校園。基於各種技術平臺如智慧用電、人臉識別、監控系統、釘釘等進行智慧安全管理、個別化教育管理、各類人事、後勤、教學、審批等管理。並建立了自己的“巡視組”,不定期對工作紀律、上課情況、班級情況進行抽查,抽查以後當場通報,有問題馬上約談。通過多種方式,把學校管理得更加精細化。

為了及時發現並處理問題,學校設立了每週的校長、中層例會制度,會上上報、討論解決重要問題;要求校級和中層幹部每天在校園巡視一圈,及時發現細節問題;同時歡迎教職工和學生隨時反映問題。正因如此,學校每天都能發現問題,每天都在解決問題,問題意識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核心動力。

“當然,法制是剛性的,德治是柔性的,在強調剛性的同時,也要注重柔性的管理,做到‘無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也就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李科說。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揚長”,教育的“私人訂製”】


作為全國最大的特殊教育學校之一,溫州特校生源差異巨大,基於現實狀況,李科提出了“揚長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個性發展,以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首先康復團隊以“揚長支持”為導向,為聽障、孤獨症、唐氏綜合症、腦癱、智力障礙等學生提供言語、語言、動作、音樂、情緒、社交等領域的綜合康復服務,在提供缺陷補償的同時,溫特人還根據殘障學生潛能的個體差異生成個性化的課程和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

在溫州特校,二年級以上的孩子,老師會根據其能力將他們進行動態走班教學。走班是動態的,孩子的分層會隨著每個單元主題學生能力評估的變化進行微調。

對於跟不上分層走班的孩子,學校還有小組個訓課跟進,甚至是一對一的“VIP服務”。

分層走班不僅滿足了不同能力孩子的需求,還使孩子們變得靈動了,因為他們接觸的同學、老師更多了,學習環境不同了,無形中增加了社交訓練。

隨著“揚長教育”的深入,為了更好地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溫州特校自2009年起啟動了課程改革,首先在啟智部開展個別化教育,逐步推廣到全校,成為全國特校個別化教育的先鋒。

“每個學生入學前,我們都要召開一個研判會。在對每個學生進行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邀請心理專家、任課老師、班主任、家長等召開研判會,分別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並明確其長短期教育目標。根據孩子的學科能力和生活能力定製課表,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動態調整,讓孩子們進行學科能力走班和生活能力走班。每個孩子的課表、教材都不盡相同,可謂真正的‘私人訂製’”胡樂副校長說。

據胡樂介紹,學期末,每個孩子還要再開一次研判會,分析本學期的目標達成度,下學期需要如何調整。

“和普通學校不一樣,我們培養學生有自己不同的目標。能力好的孩子,我們的培養目標是成為一個好公民,和正常人一樣有工作、有家庭。能力較差一些的,我們將其培養成為家裡的好幫手。能力更弱一些的,目標成為家裡的好家人,能自我照顧,並和家人和諧相處。”

另外,溫州特校從2009年開始依託文化產業優勢,以技藝傳授、精神傳遞為導向,先後開發出了甌塑、甌繡、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木旋五大適合聽障學生特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聘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盧發良等專家為項目專家顧問,形成了“教、學、產、銷”一體化的教育模式。

2011年9月,學校又根據地方傳統產業及特殊學生的潛能特長,面向市場,開拓思路、大膽創新,開設了啟音服裝、皮具、糕點,啟智園藝、客房、家政六大專業,開辦了“溫特創業園”品牌項目,走出了一條適合特殊學生髮展的職業教育新路。

在高公博大師的引薦下,學校在2014年、2017年、2018年先後舉辦三次國際木文化交流活動。僅以2014年為例,該年3月27日,來自35個國家計100多位國際木文化學會的木文化藝術家“以木之名”來到溫州特校,他們開展了包括授課、展示、創作、交流等一系列木文化活動。這種大規模的民間國際教育交流活動,無疑是對溫州特校的極大肯定。

十年來,溫州特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碩果累累。學生的作品被溫州市教育局選定為出訪贈送禮品,被溫州市醫學院選為涉外贈送禮品。原國務委員陳至立率領教育代表團出訪古巴等國家時,也將孩子們的細紋刻紙作品作為國禮。

“在政府和社會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的聾生和盲生就業並不困難,我們希望他們的就業是高品質的。對他們來說,雖然某一方面是弱勢,但可以憑藉特長在社會上找到存在感。當他們感受到別人認可,也就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胡樂副校長介紹。

圍繞“熱愛生活、健全人格、自食其力、融入社會”的培養目標,溫州特校開設了豐富多彩的德育課程、心理輔導課程、職業教育課程。目前,學校擁有90多個功能教室,每個功能教室背後都有一個專業團隊,溫州市美容美髮協會、溫州市批發品協會、溫州市個體勞動者民營協會等都為學校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閃亮的星星,都可以發掘他身上的閃光點。在‘揚長教育’中,我們還創新了德育。如開展星卡評價,根據學生的表現發給金卡、紅卡、綠卡、黃卡。學期末,班級和學校會根據星卡數量評選進步星、學習星、文明星等各大獎項,各方面都優秀的學生更能被評為星光少年並獲得獎學金。”萇敏副校長說。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發光,日月同輝】


十年來,溫州特校影響力越來越大,全國各地來校交流、參觀人員絡繹不絕。學生文藝節目多次在全國、省、市各屆殘疾人文藝匯演中獲獎;多位學生被中殘聯、省殘聯藝術團選中,並出國訪問演出;工藝美術作品也多次在全國、省、市獲獎;在全國、省、市各屆殘運會、特奧會中奪得金、銀、銅牌多枚,團體總分均名列前茅。

目前溫州特校已成為全國一流的特殊教育學校,也已成為全國特殊教育學校醫教結合實驗基地、醫教結合教育康復師資培訓基地、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全國第二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

成績都是幹出來的,溫特人始終認為只有專業+愛心的教師隊伍,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基於揚長的課程服務,專於融合的育人文化,追求專業的團隊建設。學校不遺餘力地通過引一點、培一點、招一點的“三點”工作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平時狠抓教研組建設,持續推動主題研修、整合名師資源,發揮骨幹引領作用,如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師徒結對等。讓不同層次的老師都在穩步發展。

據瞭解,溫州特校現有專任教師190多名,教師平均35歲。教師來源多樣,全都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的繼續教育。學校僅康復老師就有30多位,是全國特教學校中最多的。

對於老師的學習,李科還有一個獨特的理念,那就是學習不一定侷限於自己的專業,只要是積極向上的,老師想學什麼都可以。比如語文老師可以學攝影,學校還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目的是讓老師在繁瑣的日常之外尋找“詩和遠方”。“老師的生活有品質了,教育孩子也會更有品質。”

“這些年來,我們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確保他們的收入水平穩中有升。使他們沒有生活的後顧之憂,沒有負面情緒的干擾,沒有未來發展不確定的迷茫。我想這也是我校師生能夠‘日月同輝’的根本原因。”李科說。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士之弘毅,任重道遠】


作為“溫州模式”的代表,溫州特校十年殫精竭慮、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溫州特色和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道路,業已成為浙江省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幟,成為中國特殊教育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成為中國特殊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排頭兵。

但在李科看來,中國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還遠遠“在路上”。

“從宏觀上說,至今,我們仍然還沒有出臺《特殊教育法》;從中觀上說,各地區目前對特殊教育的宣傳、督導力度還不夠;從微觀上說,特殊教育學校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適應學生最佳發展的課程還在路上,規模化辦學和教學質量提升的矛盾仍然亟需化解……”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經驗分享)全國名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