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兒女家庭,贍養老人就能輕鬆點嗎

多兒女家庭,贍養老人就能輕鬆點嗎

文|珍妮

1

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兒女多的家庭,父母老了總比獨生子女家庭要好多了,可以共同分擔贍養老人的義務,大家都能輕鬆一些。

而現實往往要複雜得多,兒女越多,在父母年老需要贍養時,那些家庭中本就存在的各種問題,都會在這種時候暴露出來。

2

有個網友說過一件事。

周老太今年八十多歲,有六個兒女,三兒三女,老伴早些年就去世了。按理說六個兒女,一家輪兩個月,一年就過去了,養一個老孃應該不是問題。

可是,周老太現在卻到了沒人管的地步。

在老伴過世後,周老太就把家產分給了三個兒子,沒有女兒的份,以後就指望三個兒子為她養老。

大家商量後決定,周老太輪流在三個兒子家各住一年,其中一切費用包括看病住院,住在誰家就由誰負責,三個女兒一人一個月出一千元的贍養費。

就這樣周老太在大兒子二兒子家各住了一年後,輪到小兒子來接母親時,小兒子卻找各種原因遲遲沒來接走老母親。

無奈的周老太在二兒子家一住就是三年多,致使二兒子二兒媳有諸多不滿和怨言,現在他們連小兒子的面都見不到,小兒子原來的住處租出去了,想把老孃送到小兒子家都不知道往哪裡送。

而且三個女兒也早已不付贍養費了。

二兒子也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是不願意養老母親,畢竟六個兒女,不能讓他一個人承擔贍養義務,其他兄弟姐妹如果不想管,可以出贍養費,由他來照顧老母親,可是他們既不出錢也不出力,這讓誰都無法接受,現在他也不想管了。

3

這種類似的情況,在多兒女家庭裡並不少見。

在上一輩人的觀念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他們只信奉養兒才能防老,把家產都給了兒子,到年老需要贍養時,兒子們由於各種原因,或逃避、或推諉、或自顧不暇,結果兒子也靠不住;而曾經被父母輕視、冷落的女兒,也不想多盡一點義務。因此即使兒女眾多,老了依然老無所依。

生那麼多兒女有什麼好呢?

有老人說:一個老的能養十個小的,十個小的養不了一個老的。

這就像,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是一個道理。

從人性的自私看,出現這種情況一點都不奇怪。

兒女多的家庭,當老人需要贍養時,在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時,兒女們爭的是一種平權,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爭取公平合理的權益,而在還沒有一個更公平合理的方式解決老人的贍養問題時,只要是個人都會逃避責任、推脫義務、偷奸耍滑。

4

可能有些人會說,贍養老人是做兒女的義務,都那麼計較,還配為人兒女嗎?

這種用道德綁架來回避人性複雜的說詞,是站不住腳的。

就像這個事例中的二兒子,他是願意養老母親的,老母親也願意留在他家,只不過需要其他兄弟姐妹拿出贍養費,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假設他不與其他兄弟姐妹計較,自己大仁大義,全權負責為老母親養老送終,結局會怎樣?其他兄弟姐妹會怎樣?

大概率下,其他兄弟姐妹可能沒人領情。

比如大家會說:他自己願意這麼做,又沒人逼他;或者說他家有錢,更有條件養老母親;或者說就他最有時間,那就多做點,反正養的又不是別人;或者……

最終二兒子心甘情願的付出可能都變成了理所當然,不被其他兄弟姐妹認可和尊重,甚至都把他當傻子看待。

5

而且有可能老人也不領情。

很多老年人,雖然年紀一大把,但思想卻一點都不成熟,像個孩子。

假設這個老母親,在二兒子家幾年住下來,難免有兒子兒媳照顧不周磕磕碰碰的地方,老人極有可能對二兒子兒媳產生不滿,在其他兒女面前說三道四,最後二兒子反而落個出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的結局。

而沒有照顧老人的其他兒女,偶爾來看看老人,買點老人愛吃的,再說幾句好聽話哄得老人心花怒放,倒是給老人留下極好的印象。不經常見面的,老人心心念念想起的都是好;天天在眼前照顧的,都已成為習慣,就看不到好了。遠香近臭的事例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

6

人性的複雜,親情的冷漠,根本不是隻管付出真心和善心,不跟任何人計較,就能獲得認可和尊重的,而且付出的越多越容易被當成理所當然,不但不被人珍惜,還有可能落下不滿和埋怨。

總之,兒女多的家庭,贍養老人也許會輕鬆一些,但輕鬆的背後並沒有那麼簡單。

需要一個明事理有包容之心的父母,需要一個儘可能公平合理的、尊重每個人意願的、大家都必須執行的有效方案,兒女們才能盡心盡力贍養老人,老人才能老有所養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