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不像江南的城市,博物館裡陳列兵馬俑,方言接近河南山東

一些經常旅遊的讀者,應該會注意到,不同時期的古人,對於江南的理解並不相同。有時浙江和上海是江南,有時江西、江蘇和安徽是江南,似乎處處是江南,非要去過,方知不盡然。好在後來出現了人文地理的概念,把長江中下游以南定義為江南,這種方法還是比較公允的。比如跨長江的江蘇省,雖有“下有蘇杭”的蘇州,和“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揚州,但也會存在“集南北之長”的徐州。

江蘇最不像江南的城市,博物館裡陳列兵馬俑,方言接近河南山東

徐州

徐州地處江蘇省的西北部,總面積為11258平方公里,地級市。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城市,在略知一二之後,筆者反而懷念起昔日讀《三國演義》時,看到徐州二字,只有“哦,徐州啊”的單純來。徐州的地理位置很複雜,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江蘇、山東、河南、安徽),通達蘇冀魯豫皖五省(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想要細究,就非得把長江、京杭大運河以及隴海、京滬兩大鐵路搞明白不成。

江蘇最不像江南的城市,博物館裡陳列兵馬俑,方言接近河南山東

彭祖

徐州的歷史很複雜,最早要追溯到堯舜禹時代,從那位活了800多歲的彭祖講起,這會兒它的名字叫做“彭城”。春秋時期,邳國的梁惠王遷都薛城(山東棗莊下轄市滕州),更名為徐州(古徐州)。這個時候的“彭城”和“徐州”還是沒什麼關係的,一直到西漢時期。項羽增加了彭城的轄區範圍,並把辦事處放在徐州(在山東臨沂市的郯城縣)。但到了三國時期,曹操不樂意了,把辦事處遷回彭城,並將彭城更名為徐州。

江蘇最不像江南的城市,博物館裡陳列兵馬俑,方言接近河南山東

織香包的姑娘

也正是因為徐州的歷史太複雜,導致徐州人的生活習慣和方言,也變得“很複雜”。比如徐州人吃飯的口味比較重,喜歡大夏天吃涮羊肉,這應該是屬於山東那邊的吃法,叫“以熱治熱、發汗排毒”。但是徐州人也喜歡吃甜品,姑娘們喜歡佩戴香包,叫“借問徐州味幾許?桂花酥糖甜如蜜”。又比如徐州人的方言,跟吳儂軟語相去甚遠,聽起來有明顯的山東味兒和河南口音。他們講中原官話,還會時不時地蹦出一些古詞語來。

江蘇最不像江南的城市,博物館裡陳列兵馬俑,方言接近河南山東

漢文化風景區(劉邦斬蛇)

徐州的複雜還體現於慶祝節日和文娛喜好等方面,不一而足,總之徐州既像江南,又像北方。既不像江南,也不像北方。昔日去漢文化風景區,欣賞被譽為“漢代三絕”的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有兩件事給筆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者是景區有東南兩個大門,可以從一個入口進,另一個入口出,不用走回頭路。放在別的地方,筆者倒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但就著“楚王陵”和一路走來的“車馬出行”等建築,就忽然想起 “破釜沉舟”的霸王來。

江蘇最不像江南的城市,博物館裡陳列兵馬俑,方言接近河南山東

漢兵馬俑

另一者則是漢兵馬俑博物館裡的漢兵馬俑,漢兵馬俑雖然和秦兵馬俑一樣,都是葬品,但是規格卻小了非常多。竊以為,這兩種兵馬俑的背後,是秦漢兩個朝代的不同風格。《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尚仁的孔子批評“草人陪葬”,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而一向以暴戾著稱的秦王嬴政,果然是選擇了一比一的俑。秦子嬰元年,項羽曾率部闖入秦始皇陵,點起一把大火。這就是態度,故而漢朝即便仍以俑陪葬,卻選擇了小俑。(李雙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