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作為率先開發出坦克,並將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投入實戰的英國,在二戰裡卻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坦克危機。

面對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時,英國坦克總是被德國人成片的打成廢鐵。考慮這種可怕的坦克危機,英國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那被當做主力進攻單位的巡洋坦克,最終英國人不負厚望的開發出了用來挑戰德國動物園的彗星巡洋坦克。然而最終這種彗星巡洋坦克卻沒能投入實戰,戰爭結束就被匆匆退役。那麼這種在戰爭裡一炮未發的彗星巡洋坦克,到底性能如何?為何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呢?


一、英國的坦克危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人將自己的坦克劃分為了兩個級別——掩護步兵的步兵坦克和實施裝甲作戰的巡洋坦克。按照英國人的觀念,巡洋坦克都是些皮薄餡大,火力兇悍,能夠飆車飆到爽的坦克。在實戰中靠的就是機動性實施快速進攻,並利用自身優良的反坦克火力消滅對方坦克。英國人想的挺好,打起仗來的時候,就讓巡洋坦克如同輕騎兵一樣快速衝擊,然後步兵坦克掩護著步兵們殺上敵人陣地,把對方一個一個打死在塹壕裡。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但真打起仗來,英國人發現自己的思路拉了跨。十字軍巡洋坦克和騎兵巡洋坦克雖然優秀,可自己卻根本不扛揍。德國人就是拿出個50毫米反坦克炮,都能把十字軍巡洋坦克統統打成廢鐵。至於皮糙肉厚的瑪蒂爾達Ⅱ型步兵坦克,雖然自己是扛揍了,但跑的實在太慢。等它瑪蒂爾達Ⅱ型步兵坦克和敵人接戰的時候,估計十字軍巡洋坦克都已經被打成廢鐵了,這時候它們上去也是淪為德國反坦克炮的靶子。就算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僥倖躲過了那些反坦克炮,可一旦遇到德國人的88毫米高射炮,那也是被打成廢鐵的命。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更為致命的是,德國人為了加強自己的坦克優勢,尤其是在蘇德戰場上吃了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的虧之後,也開始推出自己的新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面對這些強大的德國動物,別說英國人沒有辦法,蘇聯人和美國人也一樣沒有辦法。在北非戰場上德軍小批量的投入了一些虎式重型坦克,都不到一個營就把英軍的各式巡洋坦克和美國人那海量M4"謝爾曼"中型坦克就被打的抱頭鼠竄。倘若不是有空軍壓陣,估計都要被徹底打翻。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而讓英軍絕望的是,他們新推出的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在戰場上也一樣表現不佳,基本上就是被打翻的命。可德國人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卻越來越多,聽說還出現了更可怕的虎王重型坦克。面對越來越多的德國動物園,英國人只能把17磅反坦克炮裝到美國援助的謝爾曼坦克上以做應急之用。不過英國人到底還是要面子的,為了對抗這些該死的德國動物,英國人決定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現在的坦克危機,一款新的巡洋坦克被排上了開發日程。


二、彗星巡洋坦克


英國人早前他是在克倫威爾巡洋坦克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希望可以得到一款配備17磅反坦克炮,能夠對抗德國動物的挑戰者式巡洋坦克。但很不幸的,17磅反坦克炮的重量對於當時開發的挑戰者式巡洋坦克是個災難,挑戰者巡洋坦克的平衡性被這門反坦克炮徹底破壞了。

不過在挑戰者巡洋坦克上的失敗,對於英國人也並非沒有一點幫助,起碼在開發新巡洋坦克時他們已經總結出了一些經驗。

而這也促成了英國人新開發的A34巡洋坦克——彗星巡洋坦克的成功。彗星巡洋坦克還是在克倫威爾的基礎上設計,車長6.55米,寬度3.048米,高度2.68米,車體的裝甲厚度與克倫威爾坦克相同,整體重量為33.5噸。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不過英國人這次長了一個心眼,把車體給拉大了。這一舉動是為了能更好的容納17磅反坦克炮,以免和過去一樣又被17磅反坦克炮破壞了平衡性。當然了,車體還是採用了垂直結構設計,這是因為受限於英國的工藝技術。因為如果要改為傾斜裝甲和鑄造車體的話,就必須對整個生產工藝作出修改,這在戰時明顯是不可取的,所以只能延續焊接工藝和垂直結構。

作為彌補,炮塔的防禦被大大加強,炮塔的防盾和炮塔正面為鑄鋼裝甲101毫米,其餘部位是軋製鋼板,側面63毫米,炮塔後部57毫米,頂部則為25毫米。炮塔的驅動裝置也從克倫威爾巡洋坦克的液壓式,改為了更為可靠的電動式。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至於火炮,英國人原本計劃採用了17磅反坦克炮,這是當時英國唯一能有效毆打德國動物的反坦克炮。但要將其完整裝到彗星坦克上顯然是有難度的,所以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也一度考慮過新設計一門75毫米口徑的新式坦克,只是很不幸的這門新式坦克炮一樣裝不上彗星坦克。

所以最後的折中方案就是將17磅反坦克炮的倍徑縮短為49倍徑,這固然會降低火炮的威力,但卻可以保證17磅炮順利的裝上坦克,且不會對平衡性造成任何破壞。另外炮彈也不是77毫米口徑,而是將17磅炮彈裝在三英寸高射炮炮彈的發射藥筒上。通過這些改進,這種經過大改的77HV坦克炮在實際上,就成為了一款實際口徑縮減為76.2毫米的減裝炮,。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77HV坦克炮使用風帽被帽穿甲彈(APCBC)火炮初速每秒785米,可貫穿1000米距離外的110毫米厚軋壓均質裝甲、使用脫殼穿甲彈(APDS)火炮初速每秒1120米,可貫穿1000米距離外165毫米厚均質鋼裝甲。儘管不如螢火蟲坦克上的17磅反坦克炮,但是裝備了77HV坦克炮的彗星巡洋坦克,完全具備了與德國坦克主力的黑豹中型坦克一較高下的本事。

另外該坦克吸取了之前步坦協調的教訓,不僅在彗星巡洋坦克上可以和營團級垂直聯繫的第19型無線電、以及與伴隨步兵單位橫向通訊的第38型無線電,車體後方也裝有可和車內通聯的電話,方便近距離作戰配合。可以說,新鮮出爐的彗星坦克,是英國當時坦克設計的巔峰產物。


三、生不逢時的彗星巡洋坦克


然而可惜的是,彗星坦克雖然在1942年就完成了測試,但因為結構設計上存在問題,比如換用更結實的懸吊設備等,所以直至1944年9月才開始正式生產。

當然,除去機械設計問題,77HV坦克炮的生產遭到延誤也是一個問題,這是因為77HV坦克炮的生產在當時並非是最優先項目,畢竟77HV坦克炮和17磅反坦克炮的炮彈不能混用,因此至1945年9月,77HV坦克炮只完成了360門。在77HV坦克炮產量不足的情況下,彗星巡洋坦克的生產工作就就連帶受到了影響,導致其換裝工作異常緩慢,雖然在停產前達成上千產量,但絕大部分是戰爭結束後才完成。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在1944年9月,彗星巡洋坦克被配發給駐比利時境內的英國陸軍第11裝甲師下屬的第29裝甲旅。之所以配發給該旅,是因為該旅在當時隨英國第二集團軍一起部署到了荷蘭東南部的馬斯河一線。未來預計的進軍德國本土的戰鬥裡,該旅將擔任突破先鋒。為了該旅能夠在與德國裝甲部隊的戰鬥裡能夠獲得優勢地位,所以該旅就率先得到了彗星巡洋坦克。

不過在該旅進行裝備轉換訓練時,突出部戰役突然爆發,該旅在未能換裝完成的情況下投入了戰鬥。直至1944年12月末,突出部戰役告一段落,第29裝甲旅的換裝工作才重新開始,並把所有非螢火蟲坦克的謝爾曼坦克都換成了彗星巡洋坦克。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在轉換訓練重新開始後,第29裝甲旅開始逐步適應和掌握了自己的彗星巡洋坦克。在1945年3月,該旅參加了對德國本土進攻的"戰利品行動",第29裝甲旅非常希望能夠在戰場上能夠遭遇那些以前讓他們十分頭疼的德國坦克,以洗刷過去他們被德國人打的到處跑的恥辱。

但不幸的是,因為此時德國已經國力跌入谷底,所以第29裝甲旅想象中的,將和德國裝甲部隊爆發的慘烈廝殺並沒有到來。幾乎全程他們都淪為了步兵的戰地出租車,這不免讓第29裝甲旅感到十分的灰心。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儘管說在進軍德國柏林開進的途中,彗星巡洋坦克良好的妥善率和在德國公路上每小時51公里的時速,都為其獲取了極大的聲譽。但可惜的是,彗星巡洋坦克在設計時所強調的反坦克能力卻始終沒能得到一個印證,這為彗星巡洋坦克的未來的服役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尤其是在柏林的勝利大遊行裡,蘇聯IS-3重型坦克的出現,更是讓彗星巡洋坦克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因為它根本無力與IS-3重型坦克對抗。何況它現在生產工作也被大大延誤,戰爭又已經結束,那麼它的命運就更加不確定了。

本為對抗德國虎豹而生,在戰爭裡一炮未發,就慘被退役的彗星坦克

結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彗星巡洋坦克仍舊繼續服役了一段時間,但它的性能已經日漸落後卻是一個大問題。雖然它的生產工作在戰後仍然繼續,完成了戰爭結束前計劃的產量。可是面對蘇聯新式坦克IS重型坦克和T-54/55中型坦克,無法換裝QF20磅坦克炮和M1型120毫米坦克炮的彗星巡洋坦克根本無力與其比肩。最終這些彗星巡洋坦克在1958年全部退役,大部分出口至海外,少部分在國內的陸軍倉庫充當預備庫存,或是成為博物館的展品。這種生產於二戰末期的彗星巡洋坦克,最終也沒能證明自己的實力,不得不說這是彗星巡洋坦克的一個遺憾。


參考文獻:《陸戰雄獅:二戰坦克風雲錄》

《坦克戰》

《 二戰坦克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