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千名網格員織密防疫安全網

疫情之下,最美逆行者除了醫務人員,還有日夜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基層幹部和綜治網格員。在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中,吳川市1092名網格員深入15個鎮(街道)、196個村(社區),通過入戶走訪、日常巡查、電話詢問等開展排查、檢查、防控、消毒、宣傳引導等工作,嚴防疫情擴散,為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築起疫情防控安全防線。

吳川千名網格員織密防疫安全網

吳川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勇下鄉

檢查網格化防疫工作。


“三人排查組”的擔當盡責

為織密防疫安全網,吳川市、鎮街、村居三級分別成立了“三人排查組”。市級由市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長、市衛健局長組成,下設辦公室統籌指導做好重點人員排查防控工作,並由政法委、公安局、衛健局三個單位的資料統計員集中辦公;鎮街級由鎮街分管政法工作、分管衛健工作的領導及派出所所長組成,在鎮街綜治中心集中辦公,具體督促指導村居三人組落實重點人員網格化排查防控任務;村居級由村委幹部(網格員)、衛健同志和片區民警組成,每天負責對疫情重點地區來粵的重點人群進行核查上報,並落實相關防控措施,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


吳川市1092名網格員分片負責15個鎮(街道)的196個村(社區),對“責任田”內的疫情發生地人員及密切接觸者健康情況實行每天定時跟蹤監測,參與高鐵站、汽車客運總站、高速路口等15個檢測站檢測,做好從重點地區輸入旅客的檢查、檢測和隔離工作。據統計,自1月23日至3月5日,共檢測291822人次;摸排出湖北(武漢)返吳人員905人,目前已解除觀察的有829人,還有76人正在居家隔離中;張貼宣傳告示3000多張、發放宣傳單張7萬多份、懸掛宣傳標語500多條,利用戶外LED燈屏幕滾動播放宣傳90萬多次。工作量之大,體現了網格員的擔當。

吳川千名網格員織密防疫安全網

海濱邊防派出所所長網格員王貴州

在金沙廣場開展防疫工作。


戰疫中的亮麗“警”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作為鎮街、村居兩級的網格員的公安民警衝鋒在前、勇奔前線,成為戰疫中一道亮麗的“警”色。


海濱邊防派出所所長、網格員王貴州帶領本所民警主動放棄假期提前歸隊。他們以所為家,每天經常只睡三、四個小時,連續奮戰一個多月,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政治責任,以最快的速度、最堅決的態度,始終堅守住戰“疫”第一線,真正做到疫情不退,警察不退。


自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王貴州每天帶隊走訪轄區第一個武漢返吳人員,每日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進行日排查、日研判。2月4日,吳川市新增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該患者曾去過轄區人流密集地的金沙廣場購物。為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王貴州立即帶隊深入金沙廣場,對所有的視頻監控進行全面排查、逐個篩選,在最短的時間內鎖定了該患者四次進出金沙廣場的活動軌跡,並交由防疫指揮部第一時間通過多平臺向全社會進行發佈。同時,迅速鎖定並確認了9名在金沙廣場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員,並交防疫指揮部防控。其中在該所轄區有5名,他顧不得上吃飯連續奮戰至深夜,終於找到了該5名密切接觸者併成功隔離。


戰“疫”行動至今,該所打掉聚眾賭博窩點2個,行政拘留5人,行政處罰8人,驅散賭博點10餘次。共核查上級轉發疫情線索41條、落地41條,親自帶隊核查從武漢返吳人員6人、遣送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4人,配合衛健部門核查跟蹤22人,轄區無確診病例。


吳川千名網格員織密防疫安全網

淺水網格員陳怡晴在統計分析防疫工作。


網格員舍小家為大家的大愛精神


“閔兒乖,等打贏病毒這隻小怪獸,媽媽陪你去看長頸鹿。” 因堅守防疫一線,無暇照顧女兒的吳川市淺水鎮幹部、網格員陳怡晴,在視頻通話中微笑對兩歲的女兒閔兒說道。


陳怡晴有多重身份。作為一名鎮級“三人排查組”辦公室人員,她負責全鎮8個村(居)95條自然村4萬群眾的防疫數據統計排查工作;作為一名村級網格員,她包片負責1100多人的小雙塘村的防疫工作;作為一位母親,她元旦加班陪不了女兒,當天答應等到大年初一陪女兒去動物園看長頸鹿,最終,因為工作又是再次失約。面對家庭她心中有愧,面對工作,她奮勇向前,毫無怨言,心中始終把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淺水鎮村莊錯綜交織,外來人員、返鄉人員情況複雜。底數明確是打好這場攻堅戰的關鍵一環。“必須準確掌握全鎮的數據排查統計,人員信息核實。不放過一個疑點,不漏過一名人員。”這是陳怡晴給自己的命令,也是她的切實行動,“快、快、快!數據精準,重點篩查,重點人員早隔離一小時,距離戰勝疫魔就多一分勝算。”她就是這樣爭分奪秒,透支自己的健康,刷新工作的速度,和病毒擴散賽跑。眼睛熬紅了,滴兩滴潤眼液;精神睏倦了,洗一把冷水臉,繼續工作。案頭變床頭,一張數據做完了,睏倦的頭抵在桌上又猛然驚醒,心中一股執念在告誡自己:挺住,衝鋒剛剛開始,疫情還在擴散,不能因為自己的懈怠延誤了戰役的進程。


匯萬千數據,做精準防控。95條自然村4萬群眾,如此大的數據量相互碰撞,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彙總起來就是個頭大的事情,陳怡晴毅然挑起這份重擔,並暗下決心:必須精準識別每家每戶,只有這樣才能把全部風險掌控在預料之中,才能為領導做出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數據。


就這樣,排查的大量數據湧入,她白天忙著收集一線數據,晚上彙總各個不同數據:湖北(不含武漢)、武漢返鄉、去過武漢,其他外省市返鄉人員進行一一甄別,分門別類,是否超過14天潛伏期,哪些人是還是重點人群?逐個進行篩選。她說,從數據上發現任何一個可能的風險,就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早發現、早預防、早決斷。經過她和全體幹部的艱辛努力,迅速建立了全鎮的疫情防控大數據庫,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清晰臺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