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特殊時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作者:吳江燕,明德知行管理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董事。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


0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是社會的一項關鍵資源


這次突然來襲的疫情,攪動了整個中國社會,社會生態中的各類機構在面對危機時的反應是什麼,是否夠迅速,是否夠有效,是否既能火速解決當下問題又能兼顧長遠發展,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在組織化的社會中,作為社會的器官,每個機構在社會生態中都有著不同的作用。


在這次疫情中,有些機構非常特殊,備受人們的關注,這些機構中的管理者的有效性已經不僅僅是關乎於這個機構的聲譽,關乎於這個機構的生死存亡,更關乎於這個機構所服務的顧客的福祉,甚至是生命。


人們開始關注這些機構中的管理者的有效性,關注他們是否在做正確決策,是否在採取正確的行動,關注他們是否有能力調動併發揮各方長處,關注他們是否把關鍵資源投放到了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最核心的,就是關注他們是否真的負責任,是否正直是否值得信賴。


其實,這些在疫情中比較受人矚目的機構只是眾多機構的縮影,只是幫助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機構中管理者的有效性究竟有多麼的重要。


在一個由多元的組織所構成的社會中,不論是非營利組織,還是企業,亦或是政府組織,社會中各類機構裡面的管理者的有效性決定了各種組織機構是否能夠負責任地高績效地運作,是否能讓身在其中的人獲得自由和尊嚴,是否能為顧客為社會帶去福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社會的一項關鍵資源。


就此,德魯克先生早在1985年元旦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寫前言時就已經明確地點出,他這樣寫到:


現代社會及其運轉的成效,也許還包括其生存的能力,也越來越取決於各類機構中管理者的成效。


特殊時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02 危機時刻,各類機構中

管理者的有效性正在經受考驗


疫情導致很多機構都無法正常運轉,有的機構因管理不善導致信用遭到質疑深陷困境,有的機構面臨資金斷裂瀕臨破產,有的機構不知所措亂了陣腳,但也有很多機構能夠迅速找到新的升級迭代對抗危機的方法。


危機面前,大大小小各類機構的管理者的有效性都在經受著考驗。


說到管理者的有效性,那麼,我們就要先弄清楚誰是管理者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德魯克這樣闡釋:


在一個現代的組織裡,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藉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麼,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接下來,我們還要弄清楚什麼是有效性?


德魯克先生說:


所謂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


就如沒有病毒入侵時,不同人體之間的免疫力的差別體現得不明顯,風平浪靜時,各個不同的機構間,管理者的有效性的差別所帶來的影響的差別在常人眼裡好像也不是那麼顯著。然而,

當病毒入侵時,人體的免疫力如何,就會經受考驗,危機來臨之時,組織中管理者的有效性也就會凸顯出來。


疫情、危機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每家機構的負責人,當下都應該對照德魯克所界定的“誰是管理者”,“什麼是有效性”,去重新審視並思考一下自己的組織,去思考一下組織中管理者的有效性是否能經受住考驗?


特殊時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03 提升管理者的有效性

需要投入心力


提升管理者的有效性,構建卓有成效的管理團隊,在很多人看來是屬於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熟悉時間管理四象限的人都明白,重要不緊急之事,恰恰是需要投入最多精力,要花大塊時間的,因為它們關係到組織的明天和未來。


然而,現實中,對待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人們儘管知道“重要”,但是由於是“不緊急”,因此很多管理者通常更多的時間是用在了“重要緊急”和“不重要但緊急”的象限上,大把的時間、精力和資源花在了救火上,投到了不產生價值的不重要的事情上。


企業也是一樣,很多企業的精力和資源其實都花在了不能對外產生成果的不重要的事情上,或者不得已在天天忙於重要緊急的事情。


要知道,越多的時間花在“重要緊急”上,越是說明“重要不緊急”上沒有投入足夠時間,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才會造成需要救火的局面。當然,如果寶貴的時間資源和關鍵的人力財力資源如果是被投放到了不能對外產生成果的事情上,那就更是社會資源的浪費,那是一種罪。


一切偶然的背後都是必然!


假若一個人平日不重視鍛鍊身體,不重視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認為那些都是重要但不緊急之事,自己還有很多緊急的事情要做,則身體就會長期處於疲勞狀態,病毒入侵就變得容易,身體就會出現自己不想看到的狀態。


不論對個人,還是對企業,當事情處在重要不緊急時,如果你不重視,之後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很多事實也都顯現:重要的事情,應該做的時候沒有做,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在上面,之後其實遲早還是要補上的。


特殊時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04 轉變思維和方法

現在就開始行動


1. 學會遠程協作


大家無法在一起辦公,如何採用新的工作方式,更好的協作,每家企業都在想辦法。


其實,對於知識工作者來說,現在,新的協作工具和技術已經可以滿足我們足不出戶就完成大量工作的要求。遠程協作的工作方式,還可以減少很多差旅時間和金錢上的消耗。


2. 挖掘團隊智慧


豐田在“消除浪費”的長期實踐中總結出:第8種浪費—

員工智慧的浪費才是企業/組織最大的浪費,也是所有其他浪費的根源。


他們提出:不要擔心員工能力/素質不夠,要擔心的是管理者對智慧的習慣性浪費。


我常年關注企業家群體,在這裡,我特別要指出的是:作為企業家,如果你在習慣性地浪費你的管理層的智慧,那麼,他們一定也會習慣性地浪費員工的智慧。


在這個特殊時期,正是企業家、管理者們需要好好思考和踐行: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團隊智慧,群策群力共度難關。


3. 持續修煉內功

有句很流行的話“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放寒假”,橫批“差距越來越大”


這句話儘管對孩子來說是很折磨的,但是這句話對於當下的企業,卻也是有啟發的。


這個特殊時期,正是企業持續修煉內功的時機。


特殊時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今天早上我和我們的首席教練杜紹基先生開遠程會時,他提到:


時間管理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石,一位管理者的時間有30%放在了有效的事情上,而另一位管理者有60%的時間放在了有效的事情上,五年後,他們在成就上的差異將是顯而易見的。


“時間管理”

“重視貢獻”

“用人之長”

“要事優先”

“有效決策”


提升管理者的有效性是每個機構都必須正視和重視的議題。


管理團隊一起學習並持續訓練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該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常設工作。管理團隊一起學習好處諸多:通過學習統一認知統一語境,凝聚人心,形成行動共識,促進組織協同。


現在,就行動起來。


企業的今天是你昨天做了什麼決定的,而企業的明天是什麼樣的,取決於今天你採取了什麼行動。


德魯克先生曾對中國管理者致辭


“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他們應該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領導企業並促進它的發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勵員工和讓他們的工作卓有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