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理芒格身上,有哪些“真傳”值得年輕人反覆學習?

哈嘍,大家最近都在幹嘛呀。


我想大家的狀態可能都是這樣的:學生期盼早點開學,我受不了啦;老闆期盼早點復工,我快撐不住啦;職場小夥伴期盼早點上班學習,勞資我要賺錢。


在查理芒格身上,有哪些“真傳”值得年輕人反覆學習?


哈哈哈.......


最近有小夥伴諮詢我,問我有沒有關於讀書方面的引導給到她,你還別說,真的有,我覺得幾天幾夜都跟你聊不完嘞。


在這裡,由於篇幅有限,我只講一個點:關於選書,首先你要清楚你需要解決哪方面的問題,然後找要解決這類問題相關的“經典”書籍。


溫馨提醒一下哦,這裡有個關鍵詞“經典”,這非常重要。


好書,經典的書,值得我們年輕人反覆的讀,你每讀一次都會收穫新知。


再說一遍哦,真的,非常值得年輕人學習和借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能得到查理老爺子的真傳啊。


01

多讀書,在書中建立思想體系與思考模型


巴菲特說:他一生遇人無數,從來沒有遇到過像查理這樣的人,在近距離了解查理,也讓他對這一點深信不疑。


甚至在他所閱讀過的古今中外人物傳記中也沒有發現類似的人。


查理就是如此獨特的人,他的獨特性既表現在思想上,也表現在他的人格上。


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普通人正向思考,他把別人的思考顛倒過來進行思考。


比如,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會研究人生如何才能變得痛苦;要研究企業如何做強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業是如何失敗的;大部分人更關心如何在股市投資上成功,查理最關心的是為什麼在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而他的這種思考方式就來源於農夫諺語中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不會去那了。


一本書就是一個人一套的思維模型,你讀書就是在研究別人的思維模型從而建立自己的思考體系。


讀是讀書最淺層的一面,而更深層面的是讀後的思考與建維(建立思維體系)。


但是往往最讓人頭疼的是,很多人讀完書都不會深入思考。


用馬克吐溫的話說就是:很多人寧願去死,也不願意思考。


查理在他漫長的一生,持續不斷地研究收集關於各種各樣的人物、各行各業的企業以及政府管治、學術研究等各種領域的人類失敗之著名案例,並把案例中那些失敗的原因排列成正確決策的檢查清單。


這讓他在人生、事業的決策上幾乎從不犯重大錯誤。


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前人失敗的經驗之上,所以,借鑑前人的“失敗”經驗可能就是你的成功之母。


02

培養超強自學能力與保持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查理的頭腦是原創性的,從來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約束,也沒有任何教條。


他有兒童一樣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的科學家所具備的研究素質和科學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幾乎對所有的問題都感興趣。


任何一個問題他都可以通過使用正確的方法來自學掌握,並在前人的基礎上實現創新。


如今很多一流專家學者能夠在自己狹小研究領域內做到相對客觀,一旦離開自己的領域不遠,就開始變得主觀、教條、僵化、或者失去了自我學習的能力,所以就避免不了瞎子摸象的侷限。


不難看出,自我學習能力就是一個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而好奇心與求知慾就是前者的放大器。


查理的思想輻射到事業、人生、知識的每個角落,他認為:世界宇宙萬物是相互作用的整體,人類的所有知識都是對這一整體研究部分嘗試,只有把知識整合並聚焦在一個思想框架中,才能對正確的認知與決策起到幫助作用。


而這個“思想框架”也就是芒格所提到的“普世智慧”,被稱為“思維模型。”


我們這一生最終會活成什麼樣子?都是你每一次做的選擇,而你的人生重大選擇和決策由你的認知和思想體系來決定的。


芒格認為:這個世界複雜多變,人類的認知永遠存在著限制。所以要借用工具,收集各種新的可以證否的證據,並隨時修正。


為什麼我們要終身學習與讀書?


因為只有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逼我們借用一些工具來不斷修正我們的思維和認知侷限,才不至於在困境來臨,潮水退去時,才發現自己在裸泳。


03

凡事秉持客觀態度,理性至上


每個人的思想都可能隨時存在於盲點象限,對於自身、旁人、朋友或者平常做的事或許能夠做到客觀,但是對萬事萬物都秉持客觀的態度,是非常難的,也是反人性的。


但是查理芒格卻可以做到凡事客觀,而這種思維方式的養成將讓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甚至預測到別人預測不到的未來,從而過上更幸福、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但即使這樣,一個人一生中想要真正得到的真知灼見還是有侷限,而正確的決策就要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進行。


其中提到的一句話非常經典:一種不能夠界定其邊界的能力當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能力。


怎麼界定自己的“能力圈”?


查理說:如果我要擁有一種觀點,如果我不能夠比全世界最聰明、最有能力、最有資格反駁這個觀點的人更能證否自己,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


正因為如此,當查理真正地持有某個觀點,他的想法既原創,獨特又幾乎從不犯錯。


一次,查理鄰座一位漂亮的女士堅持讓查理用一個詞來總結他的成功,查理說是“理性”。


然而,查理講的“理性”卻不是一般人能理解了得“理性”,他的這種“理性”被巴菲特稱為“兩分鐘效應”。


正是這種“理性”,讓查理具有敏銳獨到的眼光和洞察力,即使對於完全陌生的領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質。


巴菲特說: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時間內把一個複雜商業的本質說清楚。


這讓我想起了,如今很多人都在想著如何打造個人品牌,但是很少有人會思考從“個人品牌”的本質去打造個人品牌。


什麼意思?


你想要快速轉型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領域並期望有所成就,那你首先要思考的是這個商業領域的本質是什麼?


從本質出發,再開始不斷延伸,這樣會更容易成功,因為成功往往真的不是靠機緣巧合,而是你激發了導致成功最本質的東西,從而促就了你的成功。


我個人的真知灼見是:沒有任何low的行業,只有low的人,其實,任何行業你只要掌握它最本質的東西,然後行動慢慢去做,你就會發現不斷有好的成效激發。


因為打造個人品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一輩子的事情。


04

凡事親力親為,並注重細節


查理他有一艘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雙體遊艇,而這艘遊艇就是他自己設計的。


他還是個出色的建築師,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房子,從最初的圖紙設計到之後的每一個細節,他都全程參與。


包括他捐助的所有的建築物都是他親自設計的,斯坦福大學研究生院宿舍樓、哈佛高中科學館以及亨廷頓圖書館與園林的稀有圖書研究館。


所以,凡事親歷親為,並注重細節,你可以輕鬆影響ta人。因為影響ta人,有時真的就是你的一個細節比別人做的突出,讓別人在你的身上看到了ta的未來。


05

天生優勢只是你的加分項,但後天努力是前者的放大器


大家都知道,查理天生精力充沛,很早起身,早餐會議永遠是7點半開始。


由於某些晚宴應酬,他的睡眠時間可能要比常人少,但這都不妨礙他旺盛的精力。


而且他記憶力驚人,高齡的他比年輕人的記憶力還好,當然這些都是查理天生的優勢。


但使他異常成功的特質卻是他後天的努力所獲得。


06

提高自我修養,向內求取,不斷提升自己


查理喜歡與人早餐約會,時間通常是7點半,查理與朋友吃早餐時,當朋友準時趕到,發現查理已經坐在那裡把當天的報紙看完了。


第二還是和一樣的朋友約會,朋友決定提前一刻鐘到達,但是朋友到達後發現查理還是已經坐在那裡看報紙。


到第三次約會,朋友提前半小時到達,結果查理還在那裡看報紙,彷彿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座位。


當然,查理偶爾也會遲到,查理因為從一個午餐會上趕來而遲到半個小時,到了後查理先向兩個年輕人道歉,並詳細解釋他遲到原因。


07

即使事業與財富非常成功,依舊視讀書勝於生命,生活簡樸


即使很厲害了,依舊視讀書勝於生命。


有一年查理參加一個外地聚會。


在機場,查理他龐大的身體在過安檢時,不知什麼原因不斷鳴叫示警。


而查理就一次又一次地返回接受安檢,如此折騰半天,好不容易過了安檢,他的飛機已經起飛了。


可查理也不著急,他抽出隨身攜帶書籍坐下來閱讀,靜等下一班飛機。


朋友問查理:你有自己的私人飛機,伯克希爾也有自己的專機,你為什麼要用到商用客機,在機場去經受這麼多麻煩呢?


查理回答:第一,我一個人坐專機太浪費油。第二,我覺得坐商用飛機更安全。


但查理想說的第三條:我一輩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而不希望自己被孤立。


查理最受不了的就是因為擁有了錢財而失去與世界的聯繫,把自己隔絕在一個單間,過五關斬六將,誰都不能輕易接觸到,這樣就與生活脫節了。


查理說:只要我手裡有一本書,就不會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查理任何時候都會隨身攜帶一本書,即使坐在經濟艙的中間座位,他只要拿著書,就安之若素。


08

查理會近距離接觸普通人的故事


有一次查理去西雅圖參加一個董事會,依舊按照慣例坐經濟艙,他身邊坐著一位中國小女孩,飛行途中一直在做微積分的功課,他對這個中國小女孩印象深刻,因為他很難想象同齡的美國女孩子能有這樣的定力,在飛機的嘈雜聲中專心學習。


如果是他乘坐私人飛機,他就永遠不會有機會接觸這些普通人的故事。


所以,越厲害的人越親民,越低調。


09

嚴以律己,寬厚待人,不吝金錢


查理嚴於律己,也非常寬厚地對待他真正關心和愛的人,不吝金錢,總希望ta人多受益。


他一個人旅行,無論公務還是私務都搭乘經濟艙,但與太太和家人一起旅行,查理便會搭乘自己的私人飛機。


他解釋說:太太一輩子為我撫育這麼多孩子,付出甚多,身體又不好,我一定要照顧好她。


查理雖不是斯坦福大學畢業,但因為他太太是斯坦福校友,又是大學董事會成員,查理便向斯坦福大學捐款6000萬美金。


10

一旦確定做一件事,他可以做一輩子


比如他在哈佛高中及洛杉磯一間慈善醫院的董事會任職長達40年之久,對於他所參與的慈善機構而言,查理是非常慷慨的贊助人。


但查理投入的不只是錢,他還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確保這些機構成功運行。


查理一生研究人類失敗的原因,所以對人性的弱點有著深刻的理解。


他認為,人對自己要嚴格要求,一生不斷提高修養,以克服人性本身的弱點。正是由於查理與巴菲特這種獨有的獨特,才有了異於常人成功的獨特。


在查理芒格身上,有哪些“真傳”值得年輕人反覆學習?


有時候,你自己學習不如身邊有個可以言傳身教的高人指點你。


11

想擁有什麼,首先要讓自己配得上什麼


有人問查理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優秀的配偶。


查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他/她,因為優秀的配偶都不是傻瓜。


12

真正的財富積累來自於自我修養、節儉與學習


查理的靈魂本質是一個道德哲學家,一個學者。他閱讀廣泛,知識淵博,真正關注的是自身道德的修養與社會的終極關懷。


與孔子一樣,查理的價值系統是內滲而外,倡導通過自身修養已達到聖人境界,從而幫助他人。


查理十分富有,過的卻是苦行僧般的生活。他現在居住的房子還是幾十年前買的一套普通房子,外出旅行時永遠只坐經濟艙,而約會總是提前早到45分鐘,還會為了偶爾的遲到而專門致歉。


在取得事業與財富巨大成功後,又致力於慈善事業,查理是一個完全靠智慧取得成功的人。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例子。他的成功完全靠投資,而投資的成功又完全靠自我修養和學習,這與當今社會看到的權錢交易、潛規則、商業欺詐、造假等沒有半毛錢關係。


他用最乾淨的方法,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商業社會中巨大的成功


13

無論順境、逆境、都保持客觀積極的心態


2010年初,與查理相濡以沫五十年的太太南希不幸病逝。幾個月後,一次意外事故又導致查理僅存的右眼喪失了90%的視力,致使他幾乎一度雙目失明。


對於一位高齡視讀書思考勝於生命的查理老爺子而言,兩件事的連番打擊,但查理依然那樣理性、客觀、積極樂觀與睿智。


在查理芒格身上,有哪些“真傳”值得年輕人反覆學習?

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極放棄,在平靜中積極地尋求應對辦法,他嘗試過幾種閱讀器,甚至一度考慮過學習盲文,後來奇蹟般,他的右眼又恢復了70%的視力。


好啦,看到這分享就結束了,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很大幫助,最後跟你分享我非常喜歡的話。


牛頓說:如果說我看的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句話好有哲理啊,所以,你只有站在牛人的肩膀上,去學習牛人的思想和智慧,你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


希望你能夠得到牛人的“真傳”,早點奔小康啊,取得事業與生活幸福雙豐收,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