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外國人很重視自己的血統,我國人卻從不提,難道血統不高貴?

血統,是一個相當大的範圍,即:人種劃分、國籍劃分、家族劃分,根據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若是父母存在“雙血統”可以任意決定嬰兒國籍,若是為單血統,就以父系為主,因為我國不承認雙國籍,所以“單”“雙”選擇一種血統。

為何外國人很重視自己的血統,我國人卻從不提,難道血統不高貴?

若是以人種來劃分,中國人都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華夏子孫”,這種觀念在周朝就已經形成《國語·周語下》當中就記載鯀、禹與夏人之後,以及共工、四嶽與各姜姓國都“皆黃、炎之後”。

若是以家族劃分,血統論是很淡薄的,但並非說沒有,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時代,就劃分了一次血統,成吉思汗並不明顯,只是四處征戰,但清兵入關之後,滿清十二朝,也曾試圖劃分漢族血統。

為何外國人很重視自己的血統,我國人卻從不提,難道血統不高貴?

清初時期,就推行了“剃髮令”,漢人重視髮式跟衣冠,《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但漢族認同感很強,最終沒有進行下去,到清中期,滿漢皆為一家,不分彼此。

但是外國非常重視自己的血統,在古埃及的文化當中,歷代法老或者王室,為了保證自己的血統選擇內部近親結婚,這跟古埃及的眾神通婚也有一定的關係,除了神話文明之外,西方很難改變封建體制。

為何外國人很重視自己的血統,我國人卻從不提,難道血統不高貴?

英國王室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室,西薩克森王朝,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就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王位,諾曼底王朝威廉一世跟愛德華沒有血緣關係,他是通過姨祖母艾瑪的血緣繼承了位置。

諾曼底最後一位國王斯蒂芬是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國的布魯瓦伯爵之子,母親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個女兒,他死後,又由亨利一世女兒的兒子安茹伯爵亨利繼位,總而言之,英國王室雖然歷經許多朝代,但多多少少跟前朝有血緣關係,王室血親從沒斷過。

為何外國人很重視自己的血統,我國人卻從不提,難道血統不高貴?

他們需要這種血統,才能夠擁有“大義”之名來發動戰爭,中國就不一樣,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番豪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麼中國為什麼對血統這麼淡薄呢?

其一,跟姓氏有關,在《國語·晉語》又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住在姬水,炎帝住姜水,後世百姓都可以追溯到炎黃二帝,姓氏也就沒有貴賤之分,其二,就是隋煬帝開創了科舉制。

為何外國人很重視自己的血統,我國人卻從不提,難道血統不高貴?

寒門子弟也能夠進入仕途,出身並不代表一切,只要努力哪怕是鹹魚都有翻身的一天,但外國一出生,血統就代表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