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五供是我國民間祭祀用來盛放貢品的五件器皿,又稱泰山五供、佛前五供。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具體有香爐一隻、燭臺與花觚各一對,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稱五供。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擺放於宗祠廟宇,祭奠先祖(或信徒供奉神、佛)用來安放香、花、燈、水、果等供品,以求神佛保佑。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五供的材質多采用玉石、銅、錫、瓷、琺琅等,大多工藝考究、造型古樸。其造型多仿製青銅器,在乾隆、道光年間極為盛行。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五供的擺放中間為香爐,佛教認為香為信使,佛前點香,皈依佛的誠心可達佛前,故此又名信香。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兩蠟臺分別放於香爐兩側,蠟臺小盤口的尖細頂端是安放“藏蠟”的,拜佛、唸經時焚香燃燭,以示光明。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蠟臺的兩側為花觚,花表示芳香清潔,但在蠟臺兩側的花觚內一般則插放靈芝和孔雀翎,僧侶唸經時,用孔雀翎蘸水向四周摔灑,名叫“散崇”或“彈法水”,以示吉祥。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由此觀之,佛前五供亦表示從佛得到光明清淨之意。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道教中,也稱五供為五獻。在拜表、鍊度、施食等儀式中都有五供一節。其法乃是將五種獻祭品,即香、花、燈、水、果獻於神壇之上,道士稱:五獻皆圓滿!

清代乾隆款~老銅胎掐絲琺琅彩佛前五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