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新職業折射中國經濟“韌性密碼”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網評之139:

毛同輝

呼吸治療師、網約配送員、裝配式建築施工員……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16個新職業,這也是三部門繼去年確定數字化管理師等13個新職業之後發佈的第二批新職業。

新職業接續而生,其源頭動力一是技術的革新,二是需求的升級。從新一批16個新職業來看,莫不如此。例如,正是因為近年來,各類電商迅猛發展,專職外賣、生鮮、藥品、代購等網約配送員才隨之大量湧現;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的長足發展,則催生出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等新職業;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重視,健康檢測、康復照護等需求更加專業化、精細化,讓健康照護師、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呼吸治療師等新職業有了用武之地。

“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新職業的出現,不僅有利於帶動創業就業和產業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觀察中國經濟的窗口。

新職業折射中國經濟活力。不難看出,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這些領域蘊含著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是中國經濟提質升級的新動能所在。近年來,我國著力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傳統產業加快改造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興起,數字經濟方興未艾,現代服務業活力迸發,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這是一批批新職業產生的大背景、大邏輯,而隨著中國經濟活力的持續釋放,新職業仍會應勢而生層出不窮。

新職業彰顯中國經濟韌性。迴旋空間大、對沖風險能力強,是中國經濟的韌性所在。在最新發布的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就已經成為疫情防控的生力軍。比如,有大量呼吸治療師在抗疫前線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呼吸治療,提升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僅用10來天時間建成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中國速度”的背後,裝配式建築施工員功不可沒。儘管短期內傳統的餐飲、旅遊、住宿、娛樂等許多行業受到疫情衝擊,但是新職業所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卻有效發揮了對沖和替補作用,成為中國經濟櫛風沐雨仍可從容前行的“硬核擔當”。

新職業蘊含新生機,新業態帶來新希望。儘管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加大,又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是我們相信,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變也不會變,新職業所折射的中國經濟“韌性密碼”就是我們的底氣所在、信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