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離開西方援助就會崩潰——租借法案起到的具體作用到底幾何?

二戰期間西方援助對蘇聯的作用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很多人都對此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甚至很多史學家或者研究者都在這個問題上針鋒相對。這個如此具有爭議性的西方援助是以著名的

“租借法案(Lend Lease Act)”的名義進行的,援助的主體是由美國人提供的,但是很多其他國家諸如英國、加拿大等等也參與其中。英國首相丘吉爾將租借法案稱之為“任何國家歷史上最光明磊落的行為。”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美國早就看到了租借法案背後潛藏著的巨大利益。”文章加黑的字體都來源為國外資料,我會在後面列出具體來源。

質量和數量的博弈

如果拋開個人立場和觀點的話,那就還有一堆其他因素使得評價對蘇租借法案變得十分困難。哪怕就算你手裡有著精確到小數點的援助數據,但是光憑藉數字也很難評估對蘇租借法案對蘇聯的作用。因為還要考慮到租借法案中的物資本身的質量:“對高科技、高質量裝備的缺乏並不能單純的以增加低質量產品和人力資源的方式來強行克服。低質量的蘇聯工業沒有辦法和美國的流水線式機電器械及石油化工產品質量相比,某些緊缺的國外資源也沒法用國內其他資源強行代替。”不過對質量這一觀點的看法也存在爭議。俄羅斯歷史學家索科洛夫(Sokolov)就對上面的言論有過評論

:“Mark·Harrison統計的主要是武器和作戰裝備,而且沒有把東西細分到最終產品來看,例如其只討論了石油總產量而沒有看具體的燃料種類,只統計了鋼產量卻沒統計鋼產量的具體類別,只單純統計數量的話蘇聯的情況會比實際好很多。”

關於這一點有個很有趣的例子那就是航空燃油,雖然援助的總量比較低,但是因為其擁有很高的辛烷值,蘇聯人經常把援助的燃油和自己的燃油混合起來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航空燃油的總體質量。

蘇軍離開西方援助就會崩潰——租借法案起到的具體作用到底幾何?

使用了援助航空燃油的飛機性能會有一定提升

單個種類物資的比較沒有意義

有些人在討論租借法案的時候還要把援助物資分割開來看,認為假如沒有某些物資的話蘇聯就不能發動某些戰役。這種看法也是錯誤的,因為特定貨物和裝備是否容易獲取也會影響其生產分配。舉個例子,如果蘇聯能通過援助獲得大量半自動步槍的話,那麼蘇聯自己就不會大量生產半自動步槍。產量少或者不生產並不意味著蘇聯不能生產半自動步槍,情況變化的話只需要調整生產就行。當然了,換句話說:“在軍事科技上,蘇聯想達到美國那種規模和質量的載具、燃料、通信設備等等,肯定代價巨大,儘管如此,就算蘇軍沒有這些援助,他們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替代辦法。”

蘇軍離開西方援助就會崩潰——租借法案起到的具體作用到底幾何?

裝備著SVT40半自動步槍的蘇軍

拋開時間因素說援助就是無賴

租借法案在時間上還存在著更大的爭議,長久以來很多人都認為1943年以前租借法案對蘇聯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許多西方文獻和蘇聯資料都篤信租借法案到1943年以後交付量大幅提升時,才開始真正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大量的卡車和運輸工具的援助,大大促進了蘇軍在戰線上的推進速度。”這種看法卻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首先,蘇軍在1941年遭受了極其可怕的損失,這時候哪怕是數量相對較少的援助也會對戰爭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1941年時大量蘇聯工業實行了遷移,其產能在很多個月的時間裡都徘徊在最低水平;再者,由於實行了總動員,蘇聯整個經濟和社會體系都處在極大的壓力下,甚至可能崩盤,這在許多其他國家,包括之前的俄羅斯帝國上都有體現。

所以我們來具體看看41年冬到42年的具體情況,首先,英國人在整個戰爭期間只提供了數量較少的坦克:“蘇聯在整個戰爭期間大約生產了110340輛各類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英國人提供的4542輛援助的坦克就顯得完全沒什麼用處了。”

但實際上這些英國援助的坦克數量不多但可以說是雪中送炭:“1941年蘇軍中的T-34和KV-1的數量是很少的,與之相對的,英國人提供的瑪蒂爾達和瓦倫汀就已經算是蘇軍中為數不多擁有極佳防護的坦克了。41年12月,蘇軍中的30-40%的中型和重型坦克都來自於英國。因此這些時候這些坦克起到的作用更加重要。”不過這段話的作者在後面又說到這些坦克在阻止德軍推進時起到的作用也不是決定性的。

接著再來看看1941年秋冬季節蘇聯工業的狀況:“1941年11月是最難受的一個月,蘇聯紅軍力量降到了最低點,因為遷移到大後方的工廠還沒來得及展開生產。”所以此時租借法案運抵蘇聯的各種資源和工業設施其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蘇聯經濟崩潰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回顧以往的戰爭和涉及的國家,經驗表明蘇聯可能在1942年就面臨著經濟崩潰,因為其面臨著總動員令和人力以及資源的巨大損失,器械短缺也十分嚴重。所以此時租借法案可以說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穩定作用。”但租借法案起到的穩定作用有多大就很難說了,畢竟蘇聯沒有崩潰,所以很難說那個時候蘇聯經濟狀況到底如何。

蘇軍離開西方援助就會崩潰——租借法案起到的具體作用到底幾何?

蘇聯軍中的瑪蒂爾達坦克

援助種類太多看花了眼

最後一點難以評估的就是租借法案提供的物品種類太過豐富,而且這些物品的數量還隨著戰事的發展不斷變化。舉個例子,一艘美國援助船提供的東西通常包括:“中型坦克(饅頭)、石墨粉、蒸汽機車車頭、咖啡、輪胎、卡車、無煙火藥、罐頭肉、鹽、甚至在戰爭期間某些有著國際主義精神的美國工廠員工還在坦克炮管裡塞了威士忌。”

這些東西種類多,而且數量也在不斷變化,就算手裡有著精確數據,要正確評估其作用也是十分困難的,況且現在擁有的,或者說廣大讀者能接觸到的數據都離所謂的完美數據相差甚遠。索科洛夫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一直很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鋁資源比德國少兩倍的蘇聯是怎麼做到在和德國相似的飛機制造業框架下,造出比其多1.3倍的作戰飛機的。”索科洛夫承認很可能是蘇聯許多飛機都是採用木結構(西伯利亞神木),但是即便考慮到這一因素,蘇聯的飛機實際產量和預估仍然有著較大出入。

蘇軍離開西方援助就會崩潰——租借法案起到的具體作用到底幾何?

蘇軍通過法案接收的謝爾曼坦克

租借法案的歷史作用是個無頭懸案

要研究租借法案,光看數據是沒用的,尤其是數據本身就存在著出入。就算數據沒有出入,但光憑數字也無法體現質量和複雜性,例如美國的卡車和無線電的質量就要比蘇聯的高很多;其次,數據沒法體現時間和戰事的進展,蘇聯的形勢幾乎每年都在發生劇變,因此有些時候某些援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些同樣數量和質量的援助在其他時候就變得無足輕重;再者,因為援助的種類太多,很難明確的知道某一種援助單獨產生的影響,更別說這些東西加起來所產生的影響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租借法案的話題在以前、現在、未來都必定帶有濃厚的個人觀點,單純客觀的去討論它是不現實的。哪怕我引用了這麼多資料,這些資料的作者也是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寫成的,所以要得到一個關於租借法案正確客觀的歷史作用,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1:Broadberry,Stephen;Howlett,Peter:The United Kingdom:"Victory at all costs"

2:Harrison,Mark:The Soviet Economy and Relations with USA and Britain,1941-1945

3:Boris V.Sokolov:The role of lend-lease in soviet military effor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