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了半輩子的路遙因小說走紅後,給弟弟寫了這封信,看哭了不少人

他的人生似乎很平凡,但卻寫出了最令人唏噓不已的《人生》;他的精神世界極不平凡,但卻嘔心瀝血,寫就了一部百餘萬字的《平凡的世界》。他的《人生》給無數迷茫的靈魂以啟迪,當年的馬雲因為這本書而振作精神;他的《平凡的世界》給萬千奮鬥的青年以慰藉,賈樟柯坦言自己的藝術世界有路遙的影子。如果他的人生再長一點,或許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要提前一些。然而沒有如果,就像高加林的人生,一步錯,步步錯。

窮了半輩子的路遙因小說走紅後,給弟弟寫了這封信,看哭了不少人

1992年,他走了,臨終前幾乎窮困潦倒。有人說他是累死的,為了寫作,殫精竭慮,耗費心神;有人說,他是自己把自己困死的,走進了文學的世界,卻尋不到人生的出口。有人說他偉大,有人說他太傻。一切都不重要了,只有兩點可以肯定:第一,他的文字令人肅然起敬;第二,他窮,窮了半輩子,成名之後依然窮。

窮了半輩子的路遙因小說走紅後,給弟弟寫了這封信,看哭了不少人

我們也許要問,為什麼?他33歲時,就已經靠《人生》一炮而紅,名聲在外。這部小說不僅獲得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並被搬上銀幕。按一般人的想法,他完全可以靠著名人效應過上好日子。然而,他選擇了繼續貧窮,選擇了繼續透支生命,去創造《平凡的世界》。

我們不禁要問,他到底為了什麼?在一檔節目中,著名演員何冰當眾朗讀了成名後的路遙寫給弟弟的一封信。這封信雖然沒有小說那麼精彩,但讀完仍然令人肅然起敬,看哭了不少人。透過這封信,我們也許能夠解開路遙甘願窮困一生的原因。

窮了半輩子的路遙因小說走紅後,給弟弟寫了這封信,看哭了不少人

這封信寫於1991年冬天,也許路遙並不知道,他的生命,此刻已經接近盡頭。路遙在信中這樣說道:

小說《人生》發表之後,我的生活完全亂了套。無數的信件從全國四面八方蜂擁而來,來信的內容五花八門。除過談論閱讀小說後的感想和種種生活問題文學問題,許多人還把我當成了掌握人生奧妙的“導師”,紛紛向我求教:“人應該怎樣生活”,叫我哭笑不得。

透過這段文字,我們不難知道,事實上,路遙對於“人應該怎樣生活”,並無答案。即便是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該如何活著,仍然是困擾他的一個問題。成名後的路遙,不僅並不喜悅,反而是常常“從被窩裡驚醒”。他在信中坦言,自己的生活一團糟。世俗的人們以為“名人”無所不能,無所不有,紛紛前來叨擾,有的人要來拿錢,有的人要來辦事。然而路遙,既沒有錢,更沒有權利去替人辦事。路遙接著在信中說:

當時好多人羨慕我的風光,但說實話,我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條縫趕快鑽進去。 我深切地感到,儘管創造的過程無比艱辛,而成功的結果無比榮耀;儘管一切艱辛都是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窮了半輩子的路遙因小說走紅後,給弟弟寫了這封信,看哭了不少人


對待突如其來的成就,路遙覺得心很累。因為他的人生,不是金錢和名譽所能滿足的。因此,當他一炮而紅後,他本可以享受成名帶來的成果,包括富裕的生活。但是路遙卻聲嘶力竭地喊出了一句話:我不能這樣生活了。路遙渴望的,是重新投入一種沉重。因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這就是路遙的人生和世界觀。路遙在信的最後問弟弟:“我該怎麼辦”。


窮了半輩子的路遙因小說走紅後,給弟弟寫了這封信,看哭了不少人

事實上,他已經找到了答案:繼續創造的過程,投入新的沉重的勞動——寫作《平凡的世界》。這個決定,耗盡了路遙最後的人生力量。1982年,路遙的《人生》問世;1991年,《平凡的世界》出版;1992年11月17日,路遙先生與世長辭。

如果他還活在這個世界上,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新的人生啟示,新的世界觀感呢?不知道,這將是一個永遠的謎團。從佔有金錢的角度而言,路遙無疑是窮困的,有人說他的窮困,是骨子裡的沉重。他所經歷的人生沉重,與他筆下的高加林、劉巧珍、孫少安,是一致的。因為這份沉重,他選擇了一生沉重,以這種方式創造出偉大的文字,為世人減輕人生的沉重,享受平凡世界的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