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000億元資金支持復工復產,數據流引領作用凸顯

疫情爆發至今,央行累積調動8000億元資金,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提出要快速精準落實到位。各地不約而同採用大數據,以數據流引領資金流,精準幫扶企業共渡難關。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自成立以來持續深化政企交流合作,共促數據互聯互通,助力數字普惠金融等的發展。

當前,我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近一月停頓,國內部分企業出現資金週轉難題,尤其是中小企業。對此,央行在前期已設立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於2月26日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

央行還明確提出,人民銀行系統要把再貸款再貼現快速精準落實到位,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切實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週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如何精準落實?各地不約而同採用大數據,以數據流引領,精準幫扶困難企業獲得充足資金流支持。

具體而言,擁有企業相關數據的政企部門,與掌握資金流的商業銀行,以數據為紐帶達成合作,基於大數據而精準幫扶困難企業,實現三贏。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已為這種合作創造了堅實基礎。簡言之,已有政企部門積累了海量企業相關數據,建設數字銀行的商業銀行正加快外部數據融入步伐。

因此,這種大數據合作可以大致分為政府-銀行、企業-銀行兩類。在政府-銀行大數據合作方面,廈門稅務與騰訊微眾銀行已合作開發“手機微信端銀稅互動平臺”,依託稅收與信用等大數據進行運算分析,在全國首個實現全流程線上操作、無需事前提交任何紙質材料的銀稅互動項目。

疫情期間,該平臺不僅向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提供“非接觸式”的便捷融資服務,還推出延期一個月的還貸服務,為本地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自2020年1月以來,已累計為近469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1.2億元。

在企業-銀行大數據合作方面,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與重慶農商行早在2019年7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重慶農商行在疫情期間以電力數據為參考,精準對接復工復產企業的融資需求。截至目前,該行通過電力數據已對接企業200餘家、併為20餘家企業新增授信超約30億元,有力地推動了企業防控疫情、復工復產。

作為全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自成立以來持續深化與全國政企交流合作,共促數據互聯互通,支撐大數據政用、商用、民用。在銀行大數據應用方面,大數據交易所已發展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貴陽銀行、貴陽農村商業銀行等銀行成為會員,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銀行廣泛交流。

同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穩步擴大數據交易“朋友圈”,著力為銀行等領域大數據應用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對於電力數據,大數據交易所已同國網大數據中心達成開拓電力大數據藍海的合作意向,正參與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牽頭的國家科研項目“科技成果與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技術”,著力構建數據資源資產管理、交易和服務技術支撐體系。

此外,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中信銀行共建“金融風險大數據實驗室”,經農商銀行發展聯盟授權而掛牌成立“農商銀行金融大數據風控實驗室”,充分發揮彼此優勢,推動銀行數據與外部相關數據有序融合,助力數字普惠金融、大數據風控、大數據精準營銷等銀行大數據應用,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應用效果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