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威集團王文銀:瘋狂的"賭徒",豪賭成就"世界銅王"

2018年,正威國際集團實現營業額逾5200億元,位列2019年世界500強第119名。對於這個全球銅業產業鏈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企業來說,其創始人王文銀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的作用。

正威集團王文銀:瘋狂的

王文銀,安徽安慶人,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顯示,王文銀以650.5億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21位,遠超雷軍、李彥宏、劉強東等。作為全球富豪榜上的常客,王文銀認為,"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敢冒險。每一個成功的人其實都是一個"瘋子",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白手起家,十元闖深圳

與很多白手起家的富豪一樣,王文銀的財富是靠著自己的雙手與智慧掙來的。1968年,王文銀出生於安徽省的一個小鄉村,他家祖上三輩都是農民,家境貧寒。王文銀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割豬草餵豬,週末下地幫父母插秧,種土豆,栽紅薯。他明白知識是唯一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機會。於是,他拼命學習,並如願在1989年考上了南京大學。

畢業後,王文銀被分配到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每個月工資400元,這在當時幾乎是上海市平均工資的2倍。然而,王文銀的骨子裡充滿冒險精神,1992年,不安現狀的他毅然辭職,南下打工。到了深圳,他身上只剩下10塊錢。

正威集團王文銀:瘋狂的

因為大學專業是天文學,找不到對口工作,王文銀索性拿出高中畢業證,進入一家生產電線插頭的香港企業,當了一名倉庫搬運工。為了給事業打好基石,他勤奮刻苦,背下了幾千種物料的編碼,一年內連升7級,成為總經理助理。隨後,王文銀又被日本日立公司挖走,也正是在這家公司,王文銀積攢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2000萬。

給別人打工不是王文銀的目標,完成了初始資金積累後,王文銀便開始自己創業。1995年,王文銀創立深圳攜威電線製品廠,從熟悉的行當幹起,專做電源線買賣。王文銀的前老闆曾這樣評價他:大部分人營銷時是撞牆立刻回頭,而王文銀如果撞到了牆,肯定會在牆上打個洞,然後將洞擴展成一扇門。

三次豪賭,成就"世界銅王"

真正讓企業實現質的飛躍,是王文銀的三次豪賭。與王文銀有過接觸的人,對他的評價多是"狂人"、"瘋子"。王文銀就像一個天生的賭徒,每逢經濟形勢下行,所有資本恐懼地逃離時,他便開始押下重注,逆流而上,精準抄底。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呼嘯而至,社會經濟蕭條,企業紛紛縮緊銀根。但是,王文銀卻在危機中看到了轉機,認為這是低成本擴張的好機會。他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購進100臺設備,大幅度提高企業產能,客戶紛至沓來。經濟復甦後,電源線市場需求旺盛,快人一步的王文銀賺得盆滿缽滿,名聲大振。1999年,他旗下的幾家工廠總資產已經超過10億元。也是在這一年,正威國際集團在香港註冊成立。到了2003年,正威集團已經是國內最大的電源線生產廠家之一。

正威集團王文銀:瘋狂的

2003年,"非典"肆虐,資本快速逃離,礦產資源價格跌入谷底。在此之前,正威做電源插頭基本是"看天吃飯",能不能賺錢要看上游銅材等原料價格。王文銀決定趁機買礦,自己做"莊家"。儘管遭到眾人反對、合夥人撤資的威脅,他依然堅持在全球範圍內併購了儲量300多萬噸的礦產資源,還以5000萬的低價拿下了深圳30萬平方米的土地,開發成精密控制線纜產業園。非典過後,王文銀手中的銅礦價值翻了幾倍,正威也順勢打通了"採礦-冶煉-加工"的全產業鏈,產值迅速突破百億。

正威集團王文銀:瘋狂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席捲大地,銅價暴跌,王文銀再次果斷出擊,"賭"了一把更大的。他大舉擴張,併購歐美銅加工企業,買入幾十萬噸現貨銅,並且設立了三個海外總部,令人瞠目。這一次,王文銀又成功了,市場回暖後,正威迅猛發展,年營收屢創新高。

曾有人問王文銀:"你為什麼敢下如此重注?為何每次都能押寶成功?"對此,王文銀的回答是:"企業家中能夠把握趨勢的人有 70%,能夠把握趨勢變化的人有10%,但能夠把握趨勢變化拐點的人只有萬分之一。"與其說王文銀是一個"賭徒",不如說,他是一個善於把握趨勢變化拐點的人。

正威集團王文銀:瘋狂的

而關於如何做到這一點,王文銀的總結也足夠深刻:"我只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只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別人能做的事情,我絕對不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