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喜歡去同學家,其實責任出在父母,不應該製造過多焦慮

喜歡去同學家串門

許多孩子到了有行動能力的年紀,例如小學五六年級這個階段,他們會有一段時期非常喜歡往同學家跑。這個時候他不管是下課、週末或是平時,就算只能跑到同學家外面,跟同學聊聊天,都喜歡往同學家門晃上一晃。其實家長不用擔心,這一陣子,只是你的孩子想要單純的享受自主掌控的能力,享受自由行動的滋味。

孩子為什麼喜歡去同學家,其實責任出在父母,不應該製造過多焦慮


但是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孩子們早已過了“行動自主”的體驗期,有些孩子還是一到週末就想往外跑?尤其是各種假期、過年期間及節日期間,被放假的孩子總是有許多事情要做:他一下要去學校、一下要去跟同學聚會、一下要跟同學搞一個活動、或者跟同學一起過生日。總而言之,在週末時間,作為父母的在家永遠看不到孩子的人影。

孩子為什麼喜歡去同學家,其實責任出在父母,不應該製造過多焦慮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待在家?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待在家,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但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他們的父母看不慣他們閒在家裡沒事做。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追溯到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說,父母本身由於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及智識能力,往往認為把握時間才是王道。孩子不能浪費任何時間,應該好好珍惜,所以當孩子幼年時期,父母就會把孩子時間塞得滿滿的,包括各種各樣的課程、休閒活動或是週末的家庭安排等等,致使孩子在幼兒時期就體會到一種不能浪費時間的焦慮。

孩子為什麼喜歡去同學家,其實責任出在父母,不應該製造過多焦慮


孩子的焦慮其來有自父母

孩子的焦慮到了她考上高中、上了大學後,更是明顯。在他們潛意識裡,知道自己不能閒閒地無所事事。因為無所事事就是代表浪費時間,被自己的父母看到一定會被罵。但是人生怎麼可能一直都有事呢?因此在這些孩子沒有辦法滿足父母要求的情況下,在他的讀書階段就會有一種尋求解脫的方法:“去同學家寫作業。!”即使你看到孩子上了大學或是就業了,週末也常常往外跑,不願意待在家。比如孩子會跟你說去圖書館看書、或是出去聽講座等等,總之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這種事情的問題其實出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上。

孩子為什麼喜歡去同學家,其實責任出在父母,不應該製造過多焦慮


如果您是這樣類型的父母,其實可以不用過度焦慮,更不用一股腦去理會那些錯誤的理念,讓你對孩子的幼兒教育產生焦慮。例如什麼三歲定終生、錯過孩子長高時間就不會再長高之類的說詞,因為這些只會造成父母的焦慮,而這些焦慮,又轉嫁到孩子的身上,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就沒有任何好處了。

如果孩子週末特別地想在家裡玩,就讓他玩。在家玩,也是一種幸福。而且玩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樣的腦袋反而比較不會因為童年時期塞了太多沒用的知識,更有利於他以後的健康成長。說不定你的孩子在初中階段突然開竅,成績突飛猛進!所以當父母的一定不能在教育孩子身上,製造過多的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