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佛經裡有一著名的“三皈依”的故事。 但今天要講的,卻是另外一個“三皈依”。

他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她說:終有一世,你將皈依我……

這一場故事,就叫做《法門寺猜想》。



近日,小編聽著《皈依》這首歌時,突然想起來去找一找這一首歌的典故,雖說是劍俠情緣三的劇情走向歌,但也不乏來處。

然後,便找到這一部約20年前的絕世好劇。20年前,正差不多是小編出生的時候,那時沒有高清的畫質,可怎麼也掩飾不了那劇中人兒的溫軟與靈動,待看罷,更是存了推薦的心思,由此,就給大家說一部《法門寺猜想》,講一個悽美的故事。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晚唐武宗年間,長安。

城外黃沙,城裡嬌娃。

坊間有歌謠流傳:伊家有二女,伊春傾人城,伊美傾人國。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美名的盛傳,帶來一道聖旨:著伊美入宮、伊春嫁於皇帝寵臣宗正。

姐姐伊美不願割捨愛人,欲避入法門寺出家卻又不得,藏起傲性和小小毒牙,倒也寵冠後宮;

妹妹伊春,嫁了本屬於姐姐的那個人,惶惑驚喜,低眉順眼做起了新嫁娘。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那一天,姐妹兩個都臨產,那個分別屬於她們倆的男人,宗正,卻同時背叛了這兩個女人:他在嫉妒心切的皇后逼迫下,偷偷用妻子用生命換來的女兒,換走了舊愛皇妃誕下的皇子。

皇子驟然變成了公主,本來也就不是要命的大事,皇帝依然給愛女命名為“元公主”——可要命的是,這公主天生盲眼。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元公主和她美麗的母親,從此被目為妖異。她們居住的宮殿,從此成為冷宮。

元公主十八歲了,有一天她來到法門寺,她憑手指的觸感和天知道哪裡來的機緣,選中了一個清秀的小和尚,天天進宮來給自己充當講經師傅。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元公主不寂寞了,她有個會講屍毗王捨身救鴿這樣故事的朋友;

元公主不盲了,她那一直深懷愧疚的生父在佛前許下可怕的供奉,換來她雙目光明;

元公主戀愛了……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她愛上那個小和尚,覺能。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覺能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元公主說:跟我說“皈依元公主”

覺能說:皈依元公主……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乘著駿馬,踏著黃沙,就在覺能帶著元公主私奔的路上,他們聽到了京城傳來的消息:熱心道教的唐武宗意欲取法門寺佛指舍利而滅毀之。

覺能,被宗正偷送出宮藏進法門寺的皇子,他愛上元公主,但是更愛佛祖。

他走上祭壇,把自己焚燒成一粒晶體,要元公主帶著晶體回去,代佛指舍利遭那一劫。

他走向祭壇的時候,元公主哭求他回頭看她一眼,牢牢記住她的樣子,下輩子好再相認——

覺能默然:如果我回頭看你,我怎麼可能還有勇氣走下去?

宗正作為皇帝的使者,在元公主面前毀掉了她帶回來的舍利;

元公主作為一個女人,在生父面前自刎。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玉石俱焚。

這一世,他皈依佛……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又過二十年,皇帝換了老皇帝的侄子、一個崇佛的少年來做。

他頻頻叩訪法門寺,甚至把寺前賣茶的緣妹姑娘帶回宮來,燒茶給冷宮裡那個很會講故事的嬸母——伊美。

或許茶能明目,伊美為元公主哭到半瞎的眼睛,得益於緣妹茶氣的氤氳和巧匠阜能的簫聲,居然復明了。

她終於看清楚了面前的這對璧人,竟活脫是元公主和覺能的轉世。

她顫抖著問他們:快告訴我,你們前世,是怎麼約好的?

當然是賜婚,這還有什麼可說的?

可是,拓拔氏首領來了長安宮廷,先索緣妹,與阜能比武落敗而不得;再索舍利,阜能和少年皇帝商議製造影骨來忽悠拓拔,而真正的佛指舍利,則深藏法門寺真身寶塔下的幽秘地宮。

隨後,與拓拔的戰爭爆發了,這是一場捍衛版圖、捍衛舍利、捍衛信仰的戰爭,晚唐的風雨飄搖給這場戰爭帶來了悲悽的基調。

黃沙彌漫的長安城外,阜能隨軍出征了,他和緣妹約定:他去保家衛國,她在法門寺門前為出征的將士煮茶,為他祈福。

可是,和晚唐混戰中走向戰場的多數男孩一樣,他再也沒有回來;

和晚唐混戰時期祈禱守侯的多數女孩一樣,法門寺前的茶香,註定只是空等。

這一世,他皈依法……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黃沙被風吹散,時間被偷偷帶走,這一回,機緣沉睡了千多年。

20世紀80年代,法門寺幾經重建的真身寶塔在風雨中坍塌了,發掘塔下地宮、尋找舍利的工作吸引來了小唐博士和記者元緣。

他們發現彼此有好多詭異的共同點:喝茶時喜歡照唐人遺風放點鹽;對於法門寺都有著莫名的歸屬感;對地宮方位共同的直覺……

彼此之間,有不能言表的吸引,有鬼使神差的默契。

地宮發掘舉世矚目,全程參與的他們卻在慶宮宴上悄然溜去。

月光下並肩行走,聊的話題仍舊不著邊際。

一切都還隔了層紙,元緣悵然回城,小唐繼續留在扶風料理考古後續事宜。

午夜夢迴,發覺前面兩世的錯過,悲不可抑,元緣不顧一切趕回法門寺,下決心這一世要了卻此緣。

可是,這一世,擋在她和他之間的,不再是皇權,不再是大義,也不再是戰爭,而是一堵赭紅寺門——兩人分別的這段日子,小唐已然在法門寺剃度出家,法號可能。

這一世,他皈依僧。

這部只有極少數人看過的絕世好劇,卻講了個極為悽美的“三皈依”


佛經裡有一著名的“三皈依”的故事。

這卻是另外一個“三皈依”。

他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她說:終有一世,你將皈依我……

這一場故事,就叫做《法門寺猜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