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讓你做個焦裕祿。你願意嗎?

年輕時,根本不懂焦裕祿、孔繁森,覺得這種人到底在追求什麼?並且對這種人的存在表示懷疑。

到了四十多歲,經歷的人和事多了,距離死亡的終點更接近,才開始理解人的追求真的不一樣。人活一世,到底為什麼?大多數人追求的是“福祿壽喜財”、“吃穿用住行”、“酒色財氣”,馬斯洛將人的追求劃分為金字塔的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這五個層次確實反映了一般人的追求,而有一些不一般的人,可以跳過底層的需求,直接到達了金字塔的頂尖,焦裕祿就是這種不一般的人。

茅臺和二鍋頭、代步車和豪車、雞蛋和人參到底有多大的區別,其實只要有了,邊際收益越來越小,大多數時候就是滿足一下虛榮心,等活明白,不在乎別人的說辭,也就佛繫了。對物質追求減少了,不代表沒有追求,人活一世,能夠為後世留下點什麼,是不是更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