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鷲峰禪寺,中國最低調的AAAAA景區,已有1600年曆史


說到旅遊景區,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諸如黃山、張家界、九寨溝、長城等被評定為國家AAAAA級的頂級旅遊風景區,它們要麼以自然風光著稱,要麼以悠久歷史聞名,無一不是國內外的知名景區,但也有例外,今天渝帆給大家介紹的一座擁有1600歷史的古寺雖然也屬於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但知道的人卻不多,甚至連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這座古寺是位於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上的鷲峰禪寺,該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白鷺洲公園的花圃區內,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現存建築始建於明朝天順五年,為紀念唐朝名僧鷲峰而得名,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AAAAA級景區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陽光灑進寺院,黃紅兩色分外豔麗。寺廟是三進院落,門口立著兩個石獅子,進去大殿,兩邊站立著四大金剛。鷲峰禪寺所在的白鷺洲有著悠遠的歷史,東晉時為東府城所在地,南朝梁、陳時為大臣、詩人汪總的住所。唐朝開元年間,刺史顏真卿在附近置放生池,到了宋淳熙時,放生池上面建起樓閣。 明朝永樂年間是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家族的別墅,故稱為徐太傅園或徐中山園。


明天順五年,進公保開拓舊址,重建殿宇,規模宏大。“飯僧有堂,庖福有所。棲僧有寥,退居有舍。池塘繞其後,金城抱其左。歲戊子工克告成,特賜鷲峰禪寺”,為明、清著名寶剎。華嚴宗世匠血浪洪恩禪師傳門人真詮微禪師與弟子明隱上升禪師,先後在此集中嚴習《華嚴經》,大弘華嚴教乘,一時為江南華嚴宗著名道場。

當時的鷲峰禪寺屬中剎,下領回光寺、千佛庵、大中正覺庵等。有禮部尚書鄒幹撰寫的《鷲峰寺碑記略》,葛寅亮寫刻的《復修顏魯公放生池碑》等著名碑刻,可惜後來這些碑刻均已不存。

雖然石刻不存,但當時的建築佈局卻可以從《金陵梵剎志》所載明禮部尚書鄒於撰寫的《鷲峰寺碑記略》可見大概:“佛殿三間,翼然嚴正,簷牙棟宇,遠近想望。殿之前四天王殿,殿之後有毗盧閣,左廡之半建觀音殿,簇以畫廊二十餘間,右廡之半建藏經殿,亦簇以畫廊二十餘間,俱彩繪其壁,東廊之前為鐘樓,西廊之前為鼓樓,樹碑銘,又於正殿之東闢地數畝間佛堂、方丈以為講經之所,飯僧有堂,祈福有所,棲僧有寮,退居有舍。”


到了清朝時期,鷲峰禪寺依然為金陵的一大景觀,著名的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中就有“到鷲峰禪寺吃茶”的故事。書法家王鐸、文學家焦竑也在此留下詩文、墨跡。明清以來,鷲峰寺屢經興衰,與其他著名寺廟不同,她的名氣並不在於得到皇帝的寵幸,也不在於曾有過驚天動地的大人物,而是另有獨到之處,其一,與美麗的山水園林相傍,其二,幾度衰敗又得幾度修整,這得益於那些平凡僧人與普通百姓們的珍愛有加。

鷲峰禪寺,歷盡了1600年歲月滄桑,屢經興毀,到了“文革”之後,這裡只剩下破屋數櫞,佛像全無。現在我們看到的鷲峰禪寺是2000年之後逐步修復的,主要建築包括大雄寶殿、毗盧殿、觀音殿、地藏殿、鐘樓、鼓樓、三門、客堂、小齋堂、接待室及僚房二十餘間,另外還有還有天王殿、流通處、藏經樓等建築。

雖然鷲峰禪寺大多是新修的建築,雖然它並不是國家AAAAA景區的主要景點,但卻是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不說讓他與少林寺、大相國寺、白馬寺這些著名的寺廟相比,就是與同屬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的夫子廟、大報恩寺、中華門等景點也無法相比,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座千年古寺,甚至不少當地人都不知道。


這座鷲峰禪寺不僅知名度不高,而且還有很多人將鷲峰禪寺念成鷺峰禪寺,網上一搜,不少遊客拍了照片寫遊記都會把鷲峰禪寺寫成鷺峰禪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低調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卻可以不用購票,免費參觀,相信在全國各大5A級景區之中也算另類,所以大家如果來到了南京,來到了夫子廟,一定要來這座古寺看看。 最後,我們在鷲峰禪寺祈禱,願新冠疫情早日過去,願小夥伴們一起去大自然迎接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