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飯真難吃”“那你做啊”,直來直去不是傷害家人的藉口?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的第一句話便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伴隨著身邊越來越多的親戚朋友結婚,漸漸步入家庭,我對這句話也理解的愈發的透徹。

今天表姐說:“和表嫂吵了一架,表哥帶著表嫂走了。”我以為是開玩笑的,表嫂本就是一個嘰嘰喳喳,腦子總是比嘴快的人,表姐脾氣相對溫和,在家裡幾乎把所有的家務都一個人承包了,嫂子在傢什麼都不用做。


“你做的飯真難吃”“那你做啊”,直來直去不是傷害家人的藉口?


所以我沒有太在意,他們吵架分分鐘就能和好。聊了會兒天,表姐再次傷感的說著,我才覺得事態有點嚴重,貌似這次沒有之前那麼順利。於是我問道:“真吵架了?為什麼呀?”表姐這才滿肚子委屈的說著:“你姑姑姑父天天那麼忙,就我和嫂子在家,她飯不做,鍋不洗,什麼都不管還不停的指使我做這個做那個,我也就忍了,她還指揮我爸爸媽媽?我就不能忍,就吵了幾句。”

表姐越說越委屈:“都不止這些,做好飯她還嫌這個不好吃,那個太閒了,麵條太軟,米飯有點硬,我又不是專業的廚師,一氣之下我就說嫌我做的不好你自己做啊。”就這樣兩個人吵起來了,都是成年人,沒有誰控制不住脾氣,不過是長久以來的積壓終於忍不住爆發。

一、飯不可以亂吃,話也不能亂說

古語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外我們出於禮貌對別人善言善語卻將最不好的脾氣留給了家人,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總是喜歡發脾氣,於是他的父親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在木板上釘一顆釘子,每次想法脾氣忍住了就拔一顆釘子下來,最後小男孩將所有的釘子都拔下來了,可是那些窟窿永遠也不會治癒,這不正是我們傷害家人的結果嗎?

沒有一個人是銅牆鐵壁,沒有一個人刀槍不入,再強大的人也經不住我們一次次的傷害。表姐是一個很勤快的人,這次吵架也不是因為嫂子什麼都不做,而是因為她總是在找表姐的毛病,覺得她做什麼都不對。


“你做的飯真難吃”“那你做啊”,直來直去不是傷害家人的藉口?


原本就是同一代人,相同的輩分,按理說應該是嫂嫂讓著妹妹的,這些表姐斷然沒有想過,可是一次次毫無節制的傷害別人誰能承受的住?

嫂嫂是個家庭主婦,即便這樣家務做的一塌糊塗,飯也都是表哥在做,孩子是兩個表姐和姑姑帶大的,工作想做的時候做一下,不想做說辭就辭,表哥也無所謂,這樣的家庭我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幸福,可是她卻活生生的讓自己很疲憊。

當我們總是不能融入一個環境,總是惡語相對家人的時候便會覺得全家人對自己有偏見,這樣的生活怎麼會幸福,你因為愛和老公結婚為什麼又要對妹妹那麼挑剔讓自己不快樂?親情是處出來的,人心是相互的。我們唯有以真心待之才會感覺幸福。

二、所謂的直來直去並不是傷害別人的藉口

身邊總有一些人傷害別人後說自己性格就是這樣直來直去,可就我看來90後的“通病”就是性子直,有什麼話直來直去當然是件好事,說出來問題就解決一大半了,可是,直來直去也並不是非要出口傷人啊?

“你做的飯真難吃”“那你做啊”,直來直去不是傷害家人的藉口?

尤其是在一家人的相處過程中,我們總是用異常挑剔的眼光來要求別人,總說家人這個做的不好,那個做的不對,可是自己卻懶於動手什麼都不願意做,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覺得家人做的飯不好吃的話你大可以對他們說,你們辛苦了今天的飯由我來做,既然你根本不想做那又何必責怪別人?

你都不想去做的事,有什麼理由說別人做的不夠好。家人不欠你什麼,你一次次傷害他們,即便是血緣至親也會一點點被傷害的。

家是溫暖的港灣,也需要我們共同去守護,不要傷害最疼愛你的人,有些情感當你經歷了世事難料再想重新挽回的時候它可能就不復存在了。“樹欲靜而風不止”,請珍惜當下,請珍愛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