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玩具被認成文物,當地文化館以30元徵收,13年後成中華瑰寶

小孩玩具被認成文物,當地文化館以30元徵收,13年後成中華瑰寶

中國古代有句名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雖說是金子,但是也需要被人發現,倘若在地底埋藏幾千年甚至幾萬年,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呢?

在現代,我們能在博物館看到來自各個朝代的文物。這些文物價值極高,被工作人員好好地保護著。但是在進入博物館之前的經歷卻多姿多彩。

因為許多人雖然知道文物珍貴,但是具體珍貴在哪裡卻不知道。他們不瞭解這些文物的來歷,也不明白這些文物對於我們現代研究古代歷史有何意義。因此文物在“成為”文物前,它們的用途千奇百怪,但你見過小孩把文物當玩具嗎?

他小心翼翼進入石洞,在裡面尋找了一圈,沒發現什麼好東西,只有一個半圓形的物件,上邊還有一層鐵鏽。

他也沒在意這件東西,回家後把這個小東西給六歲的弟弟做玩具。過了幾天後,張鳳良發現弟弟的玩具上面一層鐵鏽一樣的東西脫落了。

因為文化館中有各種精美的玉器展覽,所以工作人員也沒有在乎這件玉器,就將它收到了倉庫中。直到十三年後,這件寶貝才有了機會重見天日。

經過一番觀察,蘇秉琦先生認定,這件玉器就是一件玉龍,是紅山文化的重要遺物。之後被命名為玦型黃玉龍形器,別稱紅山文化玉龍。

不過紅山文化玉龍的具體年代的判定還有分歧。有專家認為這件玉龍就是6500-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遺物,還有專家認為這是4000年前的夏家店文化遺物。

小孩玩具被認成文物,當地文化館以30元徵收,13年後成中華瑰寶

為了確定玉龍的年代,專家們成立的小組,專門對這件文物進行研究。經過長達兩年的走訪和調查,終於確定這件玉龍就是出自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烏丹鎮新地村東柺棒溝紅山文化遺址群。

玉龍的身份被確定後,被國家認定為一級文物。沉寂了十三年後,這件國家瑰寶終於得到了它應有的待遇,被稱為“華夏第一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