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隨著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人們對於禮貌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注重。自家的孩子在小時候因為不注重禮貌問題的培養,長大之後對理解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結果受到很多人的排斥。所以在講禮貌這方面,家長應當在孩子6歲前就抓緊培養和引導。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英國作家蘭道爾曾說過有禮貌的人不一定聰明,但是沒有禮貌的人一定會顯得十分的愚蠢。英國哲學家洛克曾說在孩子幼兒期間應該十分注重禮貌的培養,也是養成習慣最好的時候。俄國哲學家赫爾岑表示禮貌在生活中更其他相比都顯得十分的重要,每一個人都會因為有禮貌顯得十分的有修養和內涵。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一、父母沒有相關意識

很多父母覺得有沒有禮貌並沒有那麼重要,於是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會注重孩子相關方面的培養,換句話而言,父母都不注重自己的禮貌意識,也就更加無法影響到孩子,孩子是家庭的鏡子,所以當孩子不講禮貌時,未必是孩子的錯,更揭示了一個家庭對性格品性的教育重視程度。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二、父母的錯誤引導

很多父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比如在去商店的時候覺得沒有人看見,就會教給孩子拿點花生瓜子吃,這樣貪小便宜的行為可能父母可以剋制,但是孩子不懂場合問題,為了爭取父母的表揚,就會一直拿東西回來。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三、周圍環境的影響

很多孩子有禮貌的意識需要環境的影響,試問一個孩子如果在一個滿是髒亂的環境下成長會明白什麼叫乾淨嗎?同樣的如果孩子周圍環境的人都是沒有禮貌的人,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深受影響,變得沒有禮貌。在這樣的情況下,禮貌對於孩子而言沒有學習的重要性。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培養孩子注重禮貌?

一、樹立榜樣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孩子明白什麼動作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榜樣對於孩子禮貌的形成是由很多助力作用的,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仿照父母的動作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態度,如果父母暴躁,那麼孩子會變得十分暴躁,從來不顧及禮貌問題。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二、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因為忙於工作對於孩子的管教就會停留在棍棒教育上,讓孩子變得害怕,因為父母從來沒有給孩子講述過相關的道理。只會讓孩子一味的去做,孩子不知道會帶來怎樣的結果,所以孩子要採取鼓勵為主,棍棒教育為輔。在捱打之後,很多孩子都會變得聽話,所以父母就要找機會給孩子講明白道理,這樣可以讓孩子形成完整的認識。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三、源於生活

很多孩子是沒有記憶力的,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全部都源自生活,從和別人的相處過程中瞭解到禮貌的重要性,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給孩子啟發,讓孩子學會自己去理解,對禮貌形成完整的認知,這樣對於孩子禮貌意識的形成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孩子也會變得更加有禮貌。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每一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他的性格、禮節、談吐如同時一張白紙一般,需要父母的悉心栽培、去引導。尤其是孩子在6歲之前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家長要抓住3~6歲的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好品質、好性格,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梅梅為大家介紹兩本有關性格和品質培養的繪本,分別是《

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和《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梅梅為大家介紹兩本有關性格和品質培養的繪本,分別是《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和《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書中採用的是經典的童話故事,利用貼合生活生活的童話故事培養孩子的樂觀、自信、禮貌、善良等品質,還能幫寶寶提高情商,讓寶寶更加優秀。

孩子不講禮貌,先別怪孩子,很可能是家長這3方面沒有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