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芳就國酒茅臺商標訴訟致信李秋喜:用誠意換取諒解,共推競合

李保芳就國酒茅臺商標訴訟致信李秋喜:用誠意換取諒解,共推競合

“三香”抱團,是白酒發展的重大利好。

文|雲酒團隊

8月15日,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致信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就此前國酒商標訴訟事件說明情況,李保芳在信中說:“我們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讓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儘早消除,也希望通過我們的誠意,換取兄弟企業的諒解”,李保芳表示,期望與汾酒雙方共推競合發展,共建白酒美好未來。

一封消解風波的信

幾天來,關於茅臺對“國酒”商標判決的訴訟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茅臺於8月13日撤訴,但對此事可能造成的後續影響,業內外眾說紛紜。此時李保芳寫的這封信,無疑對消解風波具有關鍵意義,更可能借此推進行業競合發展的新局。

李保芳在信中懇切解釋了此次事件的原因,稱:“此次訴訟事件系內部管理不善,工作銜接不暢所致”,並表示茅臺能有今天,離不開整個行業的合作氛圍,更離不開兄弟企業間的相互幫襯和良好合作,“我們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讓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儘早消除,也希望通過我們的誠意,換取兄弟企業的諒解。”

在積極化解事件影響的同時,李保芳希望茅臺與汾酒進一步鞏固友誼,增進了解,促進合作。“未來,茅臺一定會妥善處理好相關後續工作,為維護來之不易的行業競合局面多做實事。”

在過去的17年間,茅臺9次提交了“國酒”商標申請。2016年末,國家商標局宣佈對茅臺集團申請的“國酒茅臺”商標不予註冊。但茅臺並未放棄,向商評委提出複審申請。今年5月25日,商評委作出決定,再度對這一商標不予核准註冊。 今年7月,茅臺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評委撤銷“不予註冊”的複審決定,就“不予註冊”的複審申請重新作出決定。在訴訟中,茅臺將包括汾酒等多家知名酒企在內的31家機構和企業列為第三人。

8月13日晚,茅臺集團發佈聲明,宣佈放棄“國酒茅臺”商標註冊申請,撤銷訴訟申請,並向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致歉。

李保芳、李秋喜的“格局”

李保芳在信中說道,深知此事對當前國內白酒行業的良好發展局面造成一定影響,“對此我們將深刻反思”,“我們與汾酒集團同為中國歷史悠久的白酒品牌,相互補臺,相互鼓勁一直是雙邊關係的主流”。

透過這些言語,能夠感受到李保芳的懇切態度,這也是他對待業內關係問題的最大特點,這種態度背後,實則是李保芳的“格局”。

2016年9月,李保芳率隊到山西汾酒集團交流考察,與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參觀過程中,李保芳被汾酒博物館深深吸引,在此流連許久,最後還遺憾地留下一句:“要不是你們拉我去吃飯,我要在這裡看上一天。”

臨別之際,李保芳提出要求,今後茅臺和汾酒要每年相互“走動”一次,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我們再來看李秋喜的回應,同樣有超脫企業自身的大格局。

2017年,李秋喜回訪茅臺,與李保芳就擴產能、穩價格、國際化等重大問題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李秋喜表示,“茅臺與汾酒每年的互訪既能增進了解、增進互信、增進合作、增進友誼,又能為整個白酒行業的合作發展開創一種新模式。”

2017年9月28日,2017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期間,李秋喜攢了一場“十七大名酒再聚首”的局。時隔28年(從1989年十七種白酒榮獲國家名酒),十七大名酒再度聚首,主題即是“中國名酒如何引領白酒產業健康發展”。李秋喜表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白酒行業的繁榮離不開酒企的發展,而酒企的發展更離不開行業的整體繁榮,只有整體市場做大了,各酒企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眾所周知,茅臺與汾酒由於歷史原因,彼此間關係較緊,李保芳卻“傾心”結交這個朋友。而事實證明,拋開過往成見,汾酒確是對茅臺有著長遠戰略意義的重要戰友。

管理者的格局,往往代表企業的方向和靈魂。

李保芳的“格局”,一定程度上與他的經歷有關。在到茅臺任職之前,李保芳是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而在更早之前,他曾擔任貴州六盤水市常務副市長,這樣的工作經歷,決定了李保芳思維絕不侷限於企業思維。

在與雲南白藥集團黨委書記王錦的對話中,李保芳表示:“我們不怕工藝和包裝落後,先讓員工有飯吃。“從技術進步的角度,茅臺已經能實現無人包裝車間,但是讓員工因此失去收入,把他們推向社會,‘茅臺負不起這個責任’。”

李秋喜的“格局”,也與他的經歷有關。李秋喜從山西化肥廠開始,歷任改制後的天脊煤化工集團組織部長、副書記,在集團“改革求生”過程中,對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改革發揮了關鍵作用。2001年,李秋喜受委派到隨時可能倒閉的晉牌水泥集團擔任董事長,當年即通過機關改革、搶抓市場機遇完成生產計劃。2005年,李秋喜臨危受命,被調到汾酒“搶救‘汾老大’”,之後汾酒重歸百億。2017年,汾酒打響山西國企改革第一槍,踏上新徵途,創造出行業矚目的“汾酒速度”。

李保芳之於茅臺,李秋喜之於汾酒,這種跳出企業看企業、高於企業做企業的“格局”,不僅僅為茅臺、汾酒創造了十分有利的發展條件,事實上也確實對茅臺高增長、汾酒速度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助推了酒業競合進入新的階段和局面。

“三香”抱團,是白酒發展的重大利好

李保芳在信中還表達了與汾酒交流相處的體會,及對雙方合作的未來期待。“到茅臺工作三年來,我與秋喜董事長在不同場合多次會面,友好溝通,保持了良好的企業及個人關係,我也從與秋喜董事長的交往中,受益匪淺,感觸良多”,“當前,白酒行業發展形勢良好,前景可期,我希望雙方理性看待此事,圍繞大局,同心攜手,共謀發展,共推競合發展,把民族白酒產業傳承好,守護好。”

李保芳的這種態度,令人聯想到當前白酒行業的“三香”局面。有行業觀察者提出了“三李、三香、三甲”的觀點,認為由李保芳、李秋喜、李曙光分別執掌的茅臺、汾酒和五糧液,作為濃、清、醬三大主流香型的龍頭企業,它們之間的競合發展,將對白酒行業產生重大推動作用。

茅臺、五糧液、汾酒代表著中國白酒的主體品質風格,是影響力最廣泛、接受度最高的“老三香”品類。中國白酒雖有多種香型,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但它們的共同點是在濃清醬三種基本香型的基礎上,相互學習、相互借鑑,融合產生的。

三香抱團,確是傳承發展白酒產業的關鍵。茅臺、汾酒、五糧液所代表的三大香型,走過了交替領先的三十年,在其各自領跑過程中,都對行業進步發展起到了重要引領,而由於三家企業在品質、文化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其“抱團”形成的合力,將對白酒的社會影響、國際影響產生巨大提升,將優化中國白酒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價值,從而使行業發展更加良性持續。

從李保芳致李秋喜的一封信,我們能看到“三香”抱團的白酒美好前景。

李保芳致信李秋喜,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