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教育解密|總有人比你更懂孩子

2016年2月,青島中學在高新區全面動工,並引入北京十一學校合作辦學,現在,青島中學已經招生入學。

珠玉在前,時隔兩年,又一家帶著國內頂尖名校"血統"的小學落子高新區。7月24日,北京實驗二小青島分校在中歐國際城內正式奠基,再次吸引全城家長矚目高新區。

不難發現,在談及青島中學、北京實驗二小時,媒體往往不吝溢美之詞,並冠以"百年名校"等頭銜,但青島中學、北京實驗二小"牛"在哪?家長"知其然",是否知其"所以然"?

縱覽兩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特色,我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認識。每一位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希望孩子成才,但是怎樣教育、如何成才才是正確的、科學的?答案莫衷一是。

所謂名校的底蘊,也許就是——他們比我們更懂教育,更懂孩子。

█孩子入學,家長也得面試

早在青島中學奠基之時,這所頂著光環的學校就被社會各界寄予了厚望。時任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的林光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先進辦學理念、辦學模式的引進,必將把青島中學打造成島城乃至全國一流的教育機構。"

事實上,青島中學從招生工作伊始,便體現出辦學理念與青島其他學校的差異之處。據悉,想進青島中學上學,不光孩子要面試,家長也得通過面試。給到家長的面試題也是較為發散和開放,諸如對學校的瞭解程度,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期待,孩子有什麼興趣愛好,平時夫妻雙方誰陪孩子多,等等。

至於家長參加面試的目的,青島中學執行校長秦建雲在接受採訪時解釋,主要是為了保證孩子們入學後的學業和心理上的雙重安全,因為青島中學學制的特殊性,需要孩子具備比較穩定的心理素質,要有閱讀量、邏輯敏感度,以及融入新集體的能力。面試的問題也主要針對這幾個方面。

█不重分數,重素質

對於入學面試問題,儘管北京實驗二小青島分校的招生政策尚未公佈,但從實驗二小原校長李烈的辦學理念中不難看出端倪。"孩子入學前,知識準備不是重點,學習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孩子心性足夠成熟,學習知識永遠不是一件難事。"李烈校長認為,大量的商業化早教機構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由,以保證六歲前孩子"會認會寫多少字"、"會背多少詩"、"會算多少題"、"會說多少外語"為手段,標榜自己正在創造早教奇蹟。事實上,這是違反兒童天性、違背教育規律的異化現象。

審視青島中學和北京實驗二小的辦學理念,兩者相通相近的地方頗多,且核心理念一致,即並非傳統的應試導向,分數導向,而是側重於孩子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

青島中學教學體系中比較特殊的一點是沒有傳統的語數外等分科,而是將所有課程統籌分為科學人文和社會兩個大門類。對此,秦校長表示"科學應該打破界限,幫助學生建立跨學科思維。取消了分科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學習的意義,主動自覺的學習,從心理上減輕負擔。"

█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唯一

除了取消分科,青島中學還有一大特色便是學生沒有固定的教室,而是根據自己所選的課程和進度採取走班制。這是因為孩子們不但對不同學科的興趣和學習優勢有所不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也不一樣。傳統班制,教師很難兼顧每一個同學的學習進度,這就免不了對學習能力極強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有所忽視,走班制對這種同學來說是一個利好。

事實上,無論青島中學還是北京實驗二小,因材施教都是貫穿始終的教學核心理念。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也正因如此,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人生髮展方向。作為教育方,重視孩子個性培養、重視孩子全面發展正是北京實驗二小、青島中學在育人中的寶貴經驗和教育方法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才沒有捷徑,更沒有普遍適用的方法。用北京實驗二小原校長李烈的話說,"有教無類,說的是教育者的責任;因材施教,談的是教育者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