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日本捐助【新冠】,贈言很文雅,

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美。

【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中間有句贈言,【豈曰無衣】取自

《詩。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秦風。無衣》是秦人的戰歌,全詩

分三段,結構分明,層層遞進,如咚

咚戰鼓,催人奮進,現解析翻譯如下:

【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首先搞明白什麼是衣?

衣食住行,中國人最重視衣,把衣放在首位。

衣,外象是有形之體的包裹物,內在則是指人的生存環境,對應的天象即是物質的能量場,因而衣的好壞隨時反映生存的狀態。

衣分三大類,外衣,內衣和尚衣。

【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無衣》是秦人戰歌,展現了秦人為求生存和發展,團結一心的大無畏勇氣和行動。

無衣即是指缺乏足夠的安全邊際,詩以豈曰無衣開頭,豈乃王者成功的喜悅和憂慮,類似劉邦作《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無衣》即是表達王者成功之後喜悅中的隱憂及眾臣民的回應。

【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袍者,包衣,即外衣,指生存的外部環境,戈矛都是進攻利器,仇,不是仇人,是逑匹之意,配合完美的意思。

王國初立,強敵環伺,外部環境惡劣,作為同生斯,長於斯的秦人,當共同生存的外部環境受到威脅時,秦王一聲號令,秦人主動出擊,並肩衝殺,喋血沙場,殺出一條生路。

詩曰:

大風起兮

山河秀麗

誰為保家守土?

豈曰無衣

你我兄弟,

同居這方天地!

王若號令

山呼響應

將金戈磨礪。

利刃在手

廝殺沙場

叫敵酋哭泣。

兄弟並肩

氣吞萬里

蕩盡天下之敵。

男兒熱血

死生同心

立我生息之地。

【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澤者,內衣,指內在共同的滋養,與子同澤,有同飲一江水之意。宋有桑林而楚有云夢,大澤是萬物自然融和生息之地。

澤,也是易卦之一,卦辭:兌為澤,剛內柔外。這個卦是同卦(下澤上澤)相疊。澤為水。兩澤相連,兩水交流,上下相和,團結一致,朋友相助,歡欣喜悅。同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堅行正道,導民向上。

戟是戈矛一體的兵器,戰力更強,常用於展現王者威儀,修我矛戟,有攻守兼備,拱護王者中央之權威的意謂。

強敵遠去,外部環境改善,內部的矛盾則凸顯出來了,如何鞏固中央政權,調和各方矛盾,實現強國富民,則是又一重大挑戰。

修我矛戟,與子偕作,體現了秦國上下同心,步調一致,努力奮鬥的過程。

詩曰:

強敵遠兮

百業凋敝

誰為強國富民?

豈曰無衣,

你我兄弟

一方山水養育。

王且號令

山呼響應

將鐵戟壁立

鐵血丹心

剛強無忌

護王威儀

兄弟並肩

前赴後繼

蕩平國中戾氣

男兒熱血

死生同心

富我生息之地

【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裳者,尚衣,尚是發展的形態,精神的追求,裳即理想之國,未來之環境。實現了民富國強,下一步所追求的,就是實現全民族偉大的理想。

甲者,正也,兵者,奮戰不止,堂堂正正之師,以行王道。

詩曰:

民既富兮

家國已強

誰為替天行道

豈曰無衣

你我兄弟

信念一致堅定

王請號令

山呼響應

滾滾鐵甲如雲

浩然正氣

英雄無敵

無懼征程險峻

兄弟並肩

心神如一

和同天下神靈

男兒熱血

死生同心

興我生息之地!

【豈曰無衣】日本人挺懂詩,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想知道嗎?

秦人《無衣》戰歌,如天地相和,表

達了秦人上下同心,從立國,到富

國,再至強國,實現天下大同的夢

想和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