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人們喜歡葫蘆,一是看重它的型,而是在意它的皮,兩者皆完美的稱作全品。但作為自然產物,這種畢竟是少數。

有些型好但皮差有損傷的該怎麼選擇?我們的建議,暫且不要扔掉或放棄,盡力搶救下沒準能成為好玩伴,比如下面這把花皮三庭葫蘆: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花皮是葫蘆常見的現象,多因保養,把玩不慎造成。葫蘆花皮後,大都被棄之一旁。但這把葫蘆,雖說皮花得厲害,形狀卻出奇好,無論整體還是細節部位都很出彩。好的三庭葫蘆不易獲得,單純因為花皮而捨棄難免可惜。

那怎麼辦?盤它唄!別說,還真有人把畫皮葫蘆玩出了包漿,比如下面這些,花皮被包漿裹住,看上去別有韻味: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除了上手盤出包漿,花皮葫蘆還有幾種改造方式:

第一,烙畫。順著畫皮紋理設計烙畫內容,憑藉精湛工藝打造出完美藝術品。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第二,針刺。原理與烙畫相同,都是將花皮作為背景進行再創作。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第三,髤漆。使用大漆徹底遮蓋葫蘆外皮,不管之前有多花,保準都能煥然一新。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如果不喜歡在表皮上做文章,索性將它們做成酒葫蘆,花皮反而更添滄桑感: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凹陷是除花皮外又一種常見的傷殘現象。凹陷基本發生在打皮後,由於晾曬不當造成水分過快揮發,進而引起內外部壓差增大,外部空氣就會把外皮的某些地方“壓進去”。比如這把大瓢葫蘆: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把瓢葫蘆無論是個頭、器型,還是皮質、皮色都屬上乘,偏偏因為凹陷在肚子上多了一個“坑”。對付這種損傷,有一個辦法可以嘗試,就是用水煮,原理很簡單,因為水煮可以增大內部壓強,把凹陷的地方“頂出來”。

左邊這把抽了的葫蘆,煮之前是這樣子的: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煮的過程是這樣子的,凹陷的地方慢慢鼓起來了: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煮完是這樣子的,雖還有些凹痕,但比之前已經好了很多: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使用這種辦法復原葫蘆需滿足幾個條件:

1.葫蘆必須乾透。

2.葫蘆必須只抽不裂。

3.葫蘆必須用水泡透再煮。

4.葫蘆煮的時候必須是冷水下鍋。

5.葫蘆開鍋稍煮等水冷卻再煮,可以反覆幾次。

水煮並非百分之百有效,有些凹陷經過處理儘管有所恢復,但還是留有印記。為徹底消除痕跡,就得要“動刀子”了。通過雕刻、染色等一系列操作,讓葫蘆表面重新煥發生機。更有一些“神操作”,根據凹痕設計雕刻樣式,最後做到完美融入。就像下面這幾幅作品: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除了凹陷,因為磕碰、蟲咬等情況造成的破損也不在少數。比如下面這兩把葫蘆: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第一把因為磕碰,第二把因為蟲咬,都在葫蘆表皮留下了難以逆轉的坑洞。不過鑑於外形較好,還是有必要搶救下。搶救的方式主要還是運用雕刻,或去掉坑洞,或將坑洞變為作品一部分。可參考老外的雕刻作品,他們通常會在葫蘆上進行“大刀闊斧”的創作,將其變成作品表現的載體: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但上述方式需要有很深的藝術創作造詣,對於大多數玩家而言顯然難度太大,不具有可行性。因此不妨嘗試下鑲嵌工藝,使用金屬等材質的飾品鑲嵌於坑洞處,自己動手製成心儀的物件:用一些金屬飾物鑲嵌到葫蘆破損處,不僅遮蓋了原有傷痕,還能起到很好的點綴效果。下面這些鑲嵌作品可做參考: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或者參考下面的樣式改造成樂器或者蟲具: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直接塞一顆珠子貌似也不錯: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還嫌麻煩,那就乾脆挖個洞吧,但是前提是洞的大小、位置會讓葫蘆看起來更漂亮,而非相反: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如果磕碰太嚴重導致葫蘆開裂,還可以使用鋦瓷工藝進行補救。先在裂痕兩邊打孔,然後用鋦釘固定,做好就是這樣子的: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這樣的葫蘆還能玩

葫蘆加金屬釘,濃濃龐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