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四十萬畝中藥材 種出群眾“甜”日子

人勤春來早,藥園耕種忙。時下正是中藥材栽種的好時節,在黔南州都勻市勻東鎮太子參種植基地藥材基地,隨處可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我們這裡種藥材好多年了,因為大家都曉得這個比種苞谷賺錢。”中途休息時,不少村民告訴筆者。

黔南州:四十万亩中药材 种出群众“甜”日子

都勻市勻東鎮村民在種植太子參

黔地無閒草,夜郎多靈藥。貴州是全國重要的動植物種源地和四大中藥材主產區之一,黔藥、苗藥在國內外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地處貴州中南部的黔南,境內峰巒起伏、林木蔥鬱、土壤肥沃,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讓這裡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雲霧、原生態”兼具的氣候特點,為發展中藥材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

黔南州:四十万亩中药材 种出群众“甜”日子

種植的附樹附石仿野生鐵皮石斛

近年來,黔南立足山地資源,採用生態農業生產模式,發展以鐵皮石斛、艾納香、無患子等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著力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並取得顯著成效。

在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進程中,黔南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全州12個特色農業產業之一來實施,併成立中藥材(石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通過壩區產業結構調整、調減低效玉米和發展林下經濟三項工作措施,切實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

因缺少發展資金,家住荔波縣茂蘭鎮瑤埃村洞開組的歐木陸,從去年開始與其他16戶貧困群眾,分別以入股分紅、務工就業的方式成為了到荔波普生鐵皮石斛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或職工。“我們寨子田土少,有文化的人也不多,大家空有一身力氣沒處使。”歐木陸說,不過現在好了,不僅有工資拿還有入股分紅,去年我們家在這裡就收入了3萬多。

“這裡生態非常非常好,我們有信心把產業做好做大做強,爭取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司將在當地分期種植鐵皮石斛1000畝,現已成功種植附樹附石仿野生鐵皮石斛350畝,去年以“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解決當地群眾臨時、穩定就業約180人次,發放勞務費近9萬元。

據瞭解,黔南現種植中藥材39.4萬畝、產量13.08萬噸、產值16.39億元;共有60個規模化種植基地,總面積16.45萬畝;共有中藥材種植企業35家、加工企業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7家,中藥材訂單種植率達89%,產業覆蓋貧困戶3.36萬戶12.09萬人。

黔南州中藥材(石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步將繼續以效益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標準化基地建設為抓手,按照“適地、適時、適生、適種”的整體思路,合理佈局,統籌規劃。通過政府扶持引導、企業投資自建、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實施標準化建設,創立道地藥材品牌,培育龍頭企業,突破加工和流通,逐步完善經營機制,走資源加工型可持續發展路子,實現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效益化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