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不順心的煩心事也變得越來越多。譬如購房、突發的疫情,甚至感情的困擾等等。


作為生活在複雜社會生態下的人們,壓力是一種客觀存在,關鍵是如何應對壓力,並使之消弭於無形。


壓力之下,往往會產生情緒波動。人一旦被情緒所俘虜,就容易寢食難安、精神恍惚等,久而久之便會引發系列疾病甚至精神崩潰。


既然壓力在所難免,那在面對壓力時該如何去化解?下面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一、尋找問題的根源


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找出導致壓力的源頭,才能事半功倍地去解決。


一般來說,壓力由三種原因導致:


➤第一種是向上發展時受到壓抑,譬如在成長過程中的升職加薪、戀愛結婚等,當這些願望沒能順利實現或滿足時,就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第二種是突然遭遇了某種變故,打破了原有生活的平衡,譬如突如其來的疫情;


➤第三種是橫向的攀比,尤其是身邊那些原本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朋友突然超越了自己,結果人比人氣死人,越想越痛苦。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其實,人的情緒並非來自於那件事情的本身,而是在於他對所發生事情的看法。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根據埃利斯的ABC理論,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來自於他對該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也就是,同樣一件事情,當我們用不同的觀念評價時,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一次,與朋友一起逛街,一個人突然在我們每人的後背抽了一竹竿,我當時就氣得怒罵了一句。但朋友回頭看了一眼那嘿嘿傻笑、衣衫襤褸的陌生人,淡淡地說了一句,他對誰都會這樣,隨之一笑而過。


情緒往往來自於我們自身對事件的判斷和看法,只要我們改變了認知評價的標準,壓力自然消失。


譬如,當面對升職加薪不如意時,可以這樣思考:雖然沒有得到這個機會,但也沒失去什麼,晉升者畢竟是少數。


這也提醒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明自己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正好可以藉此找出自己的問題,彌補和提升自己。


當遇到意料之外的打擊或挫折,而又無法左右這種結局時,不妨使用一下阿Q精神,當事態還在可控範圍內,那就順其自然,不過前提是要學會順勢而為,保護好自己。


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也許只有在挫折中才能激發出個人的潛能。縱觀那些大成者幾乎都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考驗和磨礪。當朝著陽光的一面思考時,心情也會豁然開朗。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當別人超越自己時,就要學習對方的長處,然後設法超越對方,而非去打壓挖苦。


當遇到不理解或矛盾時,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換了自己,這種情形下是否也會採取同樣的做法?如此一來,當明白對方只是對事不對人時,也就釋然了。


把事情看開了,自然也就放下了,壓力也就隨之消失。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二、尋找適合的發洩渠道


當我們面對壓力事件仍然想不開時,正如明知道生氣對身體健康不利還是會生氣一樣,這時就要懂得如何去疏導。


根據心理學研究,在面對壓力時,不要寄希望於它們自動消失,在想不開時也不要試圖壓抑自己的想法、情緒或慾望,那樣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這時,一般有三種做法可緩解:


一種是設法與壓力事件和平共處,在焦慮時可以花一兩分鐘去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看看自己此時在想什麼,有什麼樣的衝動,哪些地方會感覺到不適,然後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想象這些想法像浮雲一樣逐漸淡去,或者像大海里的浪花一樣,雖然它很強大,但最終會碰上岩石,化成泡沫。


第二種做法是轉移注意力,將精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或更重要的事情上,那時正事都忙不過來,自然也就不在意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第三種是尋找出適合自己壓力釋放的渠道,方法如下:


據心理學家調查,最有效的解壓方式包括:傾訴、祈禱、參加公益活動、鍛鍊或參加重體力活動、按摩、陪伴家人朋友、散步、閱讀、聽音樂、冥想或做瑜伽等。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最沒效果甚至起反作用的活動是:賭博、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玩遊戲、瘋狂購物等,這不僅於事無補,甚至會雪上加霜。


因此,當感覺巨大的壓力讓自己焦慮不安時,可以找自己的好友傾訴(也可通過視頻聊天);也可以找個沒人的空曠地方大聲吶喊,甚至大哭一場;還可以去KTV放聲高歌,也可以去爬山或做重體力活;如果不方便出去,也可以在房間內快走或做俯臥撐等,直到精疲力竭。當然,如果經濟寬裕的話,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師進行情緒疏導。


以上這些做法,都能有效緩解壓力,一般來說,採取的疏解方式越是劇烈,產生的效果相對會更好,不過有時也因人而異。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三、培養樂觀的情緒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一個人的心態,從根本上來說取決於他的格局。當一個人的境界提高了,格局大了,修養提升了,心胸自然就會豁達。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還沒培養成“宰相肚”的時候,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努力了,拼搏了,爭取了,得失便是天意。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不是自己的奪也奪不來。這個世界從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放下,才能看開;看開,才能走遠。


遇事要用未來的眼光看現在。不要糾結於一時之得失,也許事與願違是上天另有安排。回頭看10年前那些讓自己痛不欲生的往事,如今還會像當年那樣死去活來嗎?也許正是當初的痛苦經歷才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人貴在知足,知足才能長樂。縱然房有萬間,也只能片瓦棲身;縱使身價百億,也無非一日三餐。最終都會殊途同歸,化作一縷青煙後迴歸塵土。


得失心太重,就容易迷失。人之困惑不在於得失,而在於計較,計較有多大,幸福離自己就有多遠。看那些錙銖必較者,哪一個不是在身體或心理上早早出了問題,最終因小失大?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老子曰,“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當一個人的內心充滿了感恩和知足,他的幸福就會從天而降,壓力也就煙消雲散。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四、有效藉助催眠術


當愁思一時還解不開時,就容易影響到一個人的睡眠。失眠不僅會導致神經衰弱,還幾乎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相伴而生。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人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高達17%。


因此,在壓力無法消除的情況下,最後的辦法只能使用催眠術了,畢竟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強身心抵抗力。


很多人在失眠時,常用數數或者數羊的方式讓自己儘快入睡,結果發現數到1001只了還是沒有睡意,甚至有些人越數越清醒,數到最後天亮了都沒數出睡意;


而有些人不斷地告訴自己“別去想、別去想”,結果滿腦子都是,直至徹夜無眠;


有些人,則會想象藍天白雲,湖泊沙灘,小溪流水,蝴蝶翩翩......本想就此睡去,結果發現依舊擺脫不了現實的陰影;


有些人則採用美國空軍的做法,從頭到腳一點點放鬆,據說2分鐘就能入睡,結果發現放鬆了兩個小時都沒效果;


有些人聽說喝牛奶管用,結果還是沒睡著。


毫無疑問,上面這些催眠的做法對部分人群有效,但未必具有很強的普適性。


就大腦的運作機理看,它在不同狀態下能產生四類腦電波:在緊張時,大腦產生的是β波;當身體放鬆,大腦比較活躍時,會產生α波;當感到睡意朦朧時,腦電波就變成θ波;在進入深睡時,又會變成

δ波。


腦電波反映的是一種狀態,不是控制行為,而影響這些腦電波的關鍵因素在於一個人的情緒。


從本質上說,催眠的原理是在用意識來影響行為,譬如讓呼吸、肌肉等進入睡眠時的放鬆狀態,然後身體的這種狀態會被反饋給潛意識,之後大腦自然而然就進入δ波。


因此,如果想快速入眠,就需要心臟、大腦和肌體三方面的有效接合,然後通過神經系統傳導給不同的組織。


以下是針對催眠的具體做法(對疼痛類引起的失眠,需先消除疼痛感後再實施):


❶ 睡前熱水泡腳。時間一般控制在15-20分鐘,身體微微出汗為佳。


❷ 按摩三個穴位。


然谷穴(足部內側,腳窩中間的位置。治療心火過盛,按摩到酸脹感覺,約3分鐘左右);

失眠穴(位於腳後跟的中間位置。可握緊拳頭,對失眠穴進行敲擊,大約100次左右便可,如果按摩則最好配合呼吸);

安眠穴(位於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在耳垂後大約兩指處。用雙手拇指指面按揉安眠穴,其餘四指輕扶頭部作支撐,約3分鐘)。


如果肝火很旺,老想發火,包括出現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眼睛脹痛等症狀,可在按摩以上三個穴位前先掐揉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紋端的凹陷處),約3-5分鐘。


❸ 自我催眠法。主要包括五個步驟(最好提前定好晨起鬧鐘):


⑴躺下後,將身體調整成一個最舒服的姿勢。然後把精力專注到自己的想象上。


⑵想象自己被掃描儀從頭到腳掃描一遍,所到之處徹底放鬆,讓自己感覺像散了架的一攤泥,一直往下沉,然後平攤到床上。


⑶深呼吸3-5次(也可以增加次數,直到讓自己平靜下來)。主要目的為了培養專注,防止腦子開小差。


在吸氣的時候,想象把空氣中的氧氣吸進來,從鼻子進入身體,經過鼻腔、喉嚨,進入肺部,再滲透到血液裡;在吐氣的時候,想象把身體中的二氧化碳一點點吐出去,也把煩惱、緊張、不愉快的情緒呼出去。深呼吸時,儘量將自己的呼吸放慢、拉長。一分鐘呼吸控制在6-11次。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處理壓力的方式


⑷利用潛意識自我暗示。閉上眼睛,告訴自己:“我會慢慢從1數到20,每數一個數,就會感覺到整個身體更放鬆,更寧靜,更睏乏,在數到20的時候,就自然而然進入了熟睡,身心也非常舒暢。”然後以3-5秒的間隔進行數數。每數一個數,都可以重複自己的期望。


⑸數數期間的放鬆。從頭到腳開始放鬆,感覺哪裡的肌肉緊張可以稍微動一下。每數一個數字可以向下移動1-2個部位(數與部位無需嚴格對應,感覺哪個部位放鬆不夠,時間可以延長),想象到哪裡,就將那個部位徹底放鬆。


順序一般從上到下:頭皮、額頭、眉毛、眼睛、耳朵、鼻子、臉頰、舌頭、下頜、脖子、肩部、脊柱、手臂、肘關節、手腕、手指等等,以此類推,包括肌肉、關節等一直到腳趾。手臂、腿等可以先左後右。


核心是放鬆眉頭、眼睛、下頜、肩部及各關節等部位。當想象到眼睛和耳朵等五官時,要放鬆周圍的肌肉,想象成該器官進入睡眠的狀態,無法感受到外界。一般來說,當想象到額頭的時候,就能感覺到自己的雙眉緊鎖,這時就要舒展開。


正常情況下,不等數到20就能睡著。如果還睡不著,就從(1)到(5)再來一遍。


在自我催眠時,想象力和潛意識的暗示作用會非常巨大,只要能專注上面的做法,心情很快就能平靜下來。


在首次使用時,時間可能會稍微久一點,但一般也能在數到20時進入睡眠狀態。這已經得到了很多不同類型失眠者的驗證。


催眠時為什麼常用的數字會定到20而不是其它?


因為如果數字太小,可能沒等身體放鬆完就要重新開始,這會影響催眠者的信心;如果數字過大,也沒必要,關鍵放鬆部位10多個,20個數字也足夠。也有人試驗過,定到養成習慣的數字21上,其實區別並不明顯。


以上方法,也可以應用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譬如上臺演講前或參加重要場合緊張時,這時具體做法是,先進行深呼吸,在吸氣時將與心臟穴位相連的五指逐步攢緊,吸氣到飽和點時,拳頭也變得最緊;然後大口把氣呼出去,拳頭也同時緩緩放開。


每次呼吸時間儘量延長,最好能10秒左右一次,記住不要憋氣,這樣只會讓你更緊張。深呼吸的次數以感覺心情輕鬆時為止,一般通過5-9次就能有效緩解。


深呼吸後,也可採取潛意識的暗示法,告訴自己,“慢慢從1數到10,到10的時候自己會非常輕鬆鎮定,而且上臺後會非常從容,口齒清晰流利,聲音富有魅力。”然後每數一個數,說出自己的某個期望。


一般來說,如果睡眠前使用穴位按摩,中間醒來的幾率會小一些。如果在睡眠中途醒來,也可繼續採用第3項的五個步驟。也可以用“下樓梯法”和“過隧道法”等,同樣是數到20,但後兩者不適合腎虛者。


當不相信這些方法的有效性或者為了證明這套方法沒效時,這種催眠將毫無效果,因為催眠的原理本身就使用了潛意識的心理暗示。


其實在面對壓力時,關鍵還是在於一個人的心態,當心胸豁達,或者能將壓力變成動力時,所謂的壓力自然就會蹤跡全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