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包地種糧10年,每年盈利20餘萬:植保機械用於抗疫一線


我叫聶紅偉,今年40歲,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大楊鎮聶橋村人。初中畢業後我和村裡的很多年輕人一樣選擇了外出打工,但是打工的日子不僅受苦,而且收入不高,一點也看不到未來成功的希望。為了創出屬於自己的事業,我2005年回到老家搞畜牧養殖業,2006年還在行政村裡擔任了村幹部。圖為我“私車公用”,致力於秸稈禁燒和新型冠狀病毒防治工作。

開始從事的是養雞行業,發現大量的雞糞無處可放,而當時的中藥材價格又比較高,索性又流轉了80畝土地撒拌雞糞種藥材。就這樣經過幾年的養殖加種植模式之後,我看到國家鼓勵成立農村合作社,就於2010年7月註冊成立了譙城區紅偉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走上了專業種植糧食的道路。

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大多選擇在外打工,村裡剩下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使用機械種植農作物之後,疏於對農作物的後繼管理,能收穫多少糧食一直都是個未知數。圖為2018年度,我們村很多農戶種植的小麥患了赤黴病,造成了大幅減產。很多村民為了解決打工的後續之憂,希望能將土地流轉出去。


儘管沒有種植補貼,但我們給農戶的土地租金還是比較高的,每畝地800元整,受到了農戶的普遍歡迎。整個行政村共有9680畝土地,最多的時候被流轉過來3000多畝,但由於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收益較低,如果碰到較大的自然災害的話,甚至連保本都難。

就這樣經過幾年的糧食種植之後,由於收益達不到預期,原來的幾個合夥人都撤資了,現在只剩下我獨自一人還在堅持種植。聶紅偉介紹:“我的主要精力還要放在行政村的管理上,所以大部分的田間作業都落在了我妻子的頭上,這十多年來最辛苦的就是她了。”

這棟二層小樓是村裡的辦公地點,旁邊挖的是一口魚塘,裡面養了不少魚類,過年的時候可以撈出來慰問困難群眾。圖為妻子駕著植保機械到水塘邊取水,這臺車可裝水450公斤,一次性完成10畝地的農藥噴灑任務,再加上另外一臺自己改造的三輪車,一天可完成200畝地的噴灑任務。


這是用機動三輪車改造成的噴灑農藥工具,後面的車廂被整體改造成了一個鐵質水箱,相比於專業植保機械一臺8萬元的價格,這臺自己改造的機械真是“白菜價”了,而且維修簡單,方便耐用。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是噴灑除草劑,使用這種大規模的機械作業方式,每畝地至少可以節約成本50元以上。

小麥在楊花之後還要噴灑一遍農藥和肥料,用來防治麥蚜蟲,促進麥仁的生長。由於這時的小麥已經長得比較高了,不能再使用輪式機械,為了提高效率,我以前多僱傭專業的植保無人機實施噴灑作業。今年我訂購了2臺無人機,除了滿足自己使用之外,還可以為農戶提供服務。

“由於精力實在有限,我和妻子縮小了種植規模,目前流轉土地1300畝,基本上全部是由妻子一個人在管理。如果能有6-7名專業管理人員的話,我就能將全村9680畝土地全部流轉過來。”提起將來,聶紅偉還是希望能管理更多的土地,讓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小麥收穫之後一般種植玉米,午秋兩季作物分別達到了每畝上千斤的生產指標,我流轉的上千畝土地獲得了“一噸田”的稱號,意思是指每畝地收穫的小麥和玉米,總重量在1噸以上,去掉土地租金和種地成本,每畝的淨利潤僅在200元左右。

雖然每畝地的收入不算高,但我和妻子還是憑著不懈的努力,靠著種地和服務農戶每年能夠取得20萬元以上的利潤。2012年之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我先後被評為亳州市“先進標兵”、“全省農業青年致富帶頭人”、農業部“全國種糧大戶”等榮譽稱號。

這是合作社投資近百萬元新添置的烘乾機械,三組可裝60噸農作物,三個小時可以完成三組農作物烘乾任務。目前合作社擁有播種機6臺、收割機8臺,各類拖拉機、抗旱機械20多臺,實現了生產、收穫、加工、銷售的一條龍農業服務。

2020年春節前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全國各地持續蔓延,為了行政村人民身體健康,我作為行政村幹部及合作社帶頭人,動員家人及合作社成員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並自費拿出13000元購置醫用酒精、84消毒液、奶茶、方便麵等,夫妻倆兵分兩路,分別給全鎮14個行政村卡點一線人員送去。

家裡的植保機械也成了行政村的消毒工具,自1月30日開始每天兩次上路作業,有時我忙不過來,就讓妻子駕車到各村進行消毒作業。我還通過朋友關係為村裡買來了200個醫用口罩,一位老大爺說:“這幾天我正愁著買不到口罩呢,沒想到你給送來了。”你認為這對農村夫妻的做法如何?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農村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