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要關注網上教學的三個問題

停課不停學,是教育部在國內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勢下對各級各類學校在春節後新學期保證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而提出的新要求。國內各類學校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安排,有許多學校開展了網絡教學活動。時至今日,有些學校的線上教學活動時間已經兩週有餘。在此過程中,出現了

網絡數據傳輸延時、教學平臺崩潰、教師直播失誤、學生自學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無疑是目前的當務之急。那麼,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裡呢?

1、 改造升級現有網絡軟硬件可行嗎?

近期網絡在線教學遇到的軟硬件主要問題包括網絡數據傳輸延遲、終端屏幕卡頓,甚至教學平臺崩潰。這些表面現象本質上反映了我們的網絡基礎設施面在非常時期用戶數劇增的情況下不能有效滿足實際需要的事實。要使教學過程中沒有屏幕信息延遲或卡頓,或者保證教學平臺不崩潰,最直接而有效的辦法就是升級網絡硬件和軟件,從而加大網絡帶寬、提高網絡併發連接數以及升級終端電腦性能。但是,這個現有網絡軟硬件改造升級的辦法很顯然有侷限性。一則各地網絡情況複雜和經濟承受能力有差異,不大可能突然拿出大筆資金對其網絡進行大規模升級。二則改造升級現有網絡也比較耗時,如果從現在起花幾個月時間去做這一件事情,到工程完成時一個學期也就結束了,這顯然對解決眼下的問題沒有意義。另外,就是帶寬問題和併發數問題解決了,還有個家庭用戶的電腦可能也需要升級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更復雜了,基本上網絡運營商、政府、學校都是無能為力的。所以,

企圖採取現有網絡軟硬件升級換代的辦法在時間上和經濟上都不具有可行性


停課不停學,要關注網上教學的三個問題

2、 解決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不足可行嗎?

解決了網絡本身的數據傳輸問題,就要解決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儲備問題。通過網絡進行教學,不懂點教育技術是不行的。在過去,我們的教師的教育技術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現在,憑藉教師個人一己之力解決所有個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只能是一種願望。任何一節在線直播課涉及的因素都非常複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會使直播功虧一簣。

課前,教師要學會終端設備操作系統的使用和基本維護,熟悉網絡課程平臺的使用,熟悉視頻拍攝、編輯與製作,熟悉圖像處理,能熟練地使用辦公軟件,能熟練地打字等。這些要求,和老師的年齡無關,對年齡大的老師而言挑戰更大,兩個星期的培訓很難達到熟練程度。

課中,教師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講課的同時,要在屏幕窗口間頻繁切換操作,書寫要點、展示內容、觀察學生的反映、提問學生問題、禁言、開言等等,難免會手忙腳亂,也難免會出現失誤,比如近期某物理老師直播課不雅聲音事件等。

可是,教師不掌握一點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就沒法開展。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能有效服務於網絡教學,但對掌握教育技術的深度和廣度不可一刀切。應該有最低技術標準使得所有教師儘快掌握,以滿足當下教學實際需要,保證網上教學能夠順利開展起來。這個要求應當由各學校自己因地制宜,因課、因師具體設定。放權給學校,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水平,在當前是可以實現的。目前已經開展網絡教學的教師是先行者,能給即將開學的其它學校教師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希望能夠有開放的平臺,供不同學校教師交流教育技術問題,促進網上課堂教育技術的進步

停課不停學,要關注網上教學的三個問題

3、 解決學生自學能力不足可行嗎?

解決了網絡教學的出發點網絡的問題,解決了網絡教學中教學主導者教師的問題,就要解決網絡教學的歸宿,即教學主體學生的問題。我們的學生在過去接受網絡教學的人不多,所以基本沒什麼可以利用的經驗。但這並不會對網絡教學進行構成障礙。參與網絡教學,對學生而言,技術門檻基本為零。現在幾乎沒有學生不會使用手機,絕大部分學生會使用電腦。上網課對學生來說,能簡單操作手機或電腦就行。真正影響網絡教學成敗的是另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實話實說,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補課的。小學生要陪讀,中學生和大學生痴迷手遊等從側面反映的就和這個能力欠缺有關。沒有了教室的競爭性學習環境,舒適地待在家裡,孤獨的學生的學習慾望會降低。通過手機或電腦學習,使許多問題的答案可能變成了傻瓜式地複製、粘貼結果。這些現實事例,促使教師在網絡教學中要比平時更加註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真正讓學生把手機和電腦等用到學習中來。

網絡課程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責任在家庭和教師雙方。這一點家長要認清。吃的好、喝的好,不一定學的好。但營養充足一定是有利於健康和學習的。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引導,堅持不懈地把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抓實,無論對學生的發展還是課程的學習,都是有益的。在這一點上,家長和教師一定能達成共識。因此,借特殊時期的機會,家校配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可行的。

停課不停學,要關注網上教學的三個問題

總之,就目前網絡設備的實際,我們的網絡在線教學活動要順利開展,得在教師和學生兩者之間的教育教學活動方面多動腦筋,從教學時間安排,到教學內容的優化等,都可以想方設法,以減輕網絡的信息傳輸量和併發數量,使網絡課程流暢進行。同時,要因校制宜,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家校配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