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馱經的白馬,早已離我們遠去。鐘樓的“馬寺鐘聲”卻悠揚著,召喚著吸引著無數的遊人。

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身有日光,飛行殿前,欣然悅之。明日,傳問群臣,此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尋佛取經。三年後,漢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次年,在洛陽西雍門外建起了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白馬寺。

自此,洛河之濱、天子腳下,便有了中國最早的佛寺,它是佛教在中華大地上賴以發榮滋長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歷來被佛教界尊稱為“釋源、祖庭”。

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一路上我猜想,這個位於洛陽城東12公里處“中國第一古剎”,千百年後展現在遊人面前究竟是一種什麼模樣?

農曆丁亥年春,我輩為看牡丹而來洛陽,特意拜謁了白馬寺。

果不出所料,進門的牌坊、石橋和放生池均是新時代“產品”,穿過“新時代”,才能見到“昨日”光景。

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院落。寺門外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據說是宋代的石雕。山門並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之門。寺內五層大殿,座落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兩旁偏殿則相互對稱。

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天王殿

步入天王殿,眼見正中乃木雕佛龕,龕頂和四周有50多條姿態各異的貼金雕龍。龕內供置彌勒佛,即“歡喜佛”。他笑口大開,赤腳打坐,形象生動有趣。殿內兩側,坐著威風凜凜的佛門守護神四大王。彌勒佛像之後是韋馱天將,乃佛教之護法神也。

大雄殿內的23尊元代“夾苧乾漆”造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造像全是由絲、麻製成,據說自元代至今700多年從未修繕,仍然色彩如新,是國內罕見的稀世珍品,為白馬寺的鎮寺之寶。

漫步白馬寺內院,見東西兩側柏樹叢中,各有一座墳冢,原來它就是鼎鼎大名的“二僧墓”。墓主人是當年來漢傳經授法的高僧──迦什摩騰和竺法蘭。東邊墓前石碑上刻有“漢啟道圓通摩騰大師墓”,西邊墓前石碑上刻有“漢開教總持竺法大師墓”。石碑上的封號是宋徽宗趙佶追封的。

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清涼臺

這裡的“清涼臺”又稱為“空中庭院”,是白馬寺的勝景。它長43米,寬33米,高6米,由青磚鑲砌而成。毗盧閣重簷歇山,飛翼挑角,蔚為壯觀。配殿、僧房等附屬建築,佈局整齊,自成院落。院中古柏蒼蒼,環境清幽。相傳此處原為漢明帝劉莊幼時避暑和讀書之所在,後來改為天竺高僧下榻和譯經處。據說在清涼臺殿內,留有二位高僧的塑像。可惜如今大門緊閉,無法知曉殿內情景。不過,我與妻倒是在偏廂一側譫仰了二位高僧的尊容,由是推測,他們被移駕的可能性大。

地率地講,來此遊覽有些遺憾。這些建築的名諱依舊,用料卻多系當代石材,且雕鑿粗糙,顯見乃近年修繕所為。

我刻意考察了寺內一些石碑,發現最早也只是清光緒年間所立,更多的則是民國所謂善捐碑,可見在過往歲月裡政府對白馬寺保護乏力,古蹟損毀嚴重。

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齊雲塔

號稱中原第一古塔的齊雲塔,入寺出寺都看得見。傳說第一座比丘尼道場即是齊雲塔院,中國的第一個漢人和尚在這裡受戒。

齊雲塔是一座四方形密簷式磚塔,13層,高35米。它造型別致,在古塔中獨具特色。據說齊雲塔前身,為白馬寺的釋迦如來舍利塔。現在的齊雲塔,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可惜該塔現不開放,遊人只可遠眺。

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鼓樓


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鐘樓

好在人民幣可讓人敲打“馬寺鐘聲”,供遊人登上鐘樓象徵性撞幾下,籍以消除心中憂煩。拜佛燒香祈禱之類,妻總會不請自去。

她在樓上敲鐘,我在樓下吸菸,善莫大焉。

知道佛教祖庭麼?中國人與佛結緣,是一匹白馬牽引

孬張倆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