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吹噓這個要塞能守3個月,沒想到解放軍猛攻7天給拿下

這是哪個要塞呢?同登要塞。

同登是越北諒山省的一個小城鎮,其北側緊鄰廣西憑祥邊境,南側距省會諒山市區十餘公里,鎮周圍有1號公路、4號公路和一條鐵路穿過,使其具有了北部邊境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同登扼守北方與交趾之間主要通道,因此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面積上說,同登鎮的規模很小,只有幾平方公里。鎮內的建築物多為磚木結構,雜有少量法式鋼筋水泥結構的五層以下小樓房。同登地區山地面積廣大,海拔400至800餘米,峰巒連綿,谷狹溝深,地形複雜。既有土山,又有石山,山體多天然洞穴,便於藏身。山上森林密佈,到處是茅草、灌木覆蓋,藤蘿纏繞,四季常綠。山間多溪流,水深1米左右,一般可徒涉。河谷周圍有許多稻田,田埂為路,邊沿長有竹林和茂密的一人多深的高茅草。

越軍吹噓這個要塞能守3個月,沒想到解放軍猛攻7天給拿下

​同登西側有4號公路和1號公路經過,北側穿越鎮區向諒山是一條鐵路,交通比較發達。同登周圍分佈著一系列重要制高點,有扣考山、303高地、423高地、607高地、605高地、339高地等,居高臨下,俯瞰邊境,可以建成易守難攻的軍事據點。在抗法戰爭和越戰中,同登是重要的後方基地,大量接收中國援越物資,為最終南北解放發揮了巨大作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1979年,同登又成了越軍向北入侵的戰略要地和橋頭堡,我軍不得不奮起還擊攻打同登。

越軍在同登地區部署了步兵第3師12團和炮兵68團主力,加上諒山省軍事指揮部指揮的2個獨立營和邊防連、特工一部,正規軍總兵力約4000餘人。另外,還有數量近萬的民軍配合作戰,負責警戒、巡邏和後勤運輸。

越軍吹噓這個要塞能守3個月,沒想到解放軍猛攻7天給拿下

​這個步兵第3師12團是越戰中在南方執行任務的主力部隊,和美軍作戰的成績不錯,獲得了“英雄團”稱號,具備較強的戰鬥力。步兵12團將所屬部隊成一線配置,其中步兵1營放在同登東側和東南側一帶;步兵2營放在同登西北側一帶;步兵3營放在同登西側一帶;團指揮所設在同登西南側的438高地;2個獨立營分別部署在鎮內和周邊一帶;炮兵68團主力部署在鎮西側和鎮南側一帶。另外,步兵第3師將步兵2團1個營前出配置在諒山與同登之間,擔負機動增援任務。

同登越軍的防禦部署是所謂“一線決勝”的體現,將主要兵力配置在以同登鎮為中心的公路、鐵路兩側要點和城鎮附近,構築和設置了大量掩蔽部、坑道、明暗火力點、短洞、塹壕、交通壕等工事和障礙。依託法國軍隊當年留下的遺產,在同登火車站構築了以坑道連接轉運的鋼筋水泥工事,和鬼屯炮臺並稱為“永備工事”。如此,控制同登鎮及周圍各要點,嚴密組織火力配系,構成了環環相連的支撐點式環形防禦體系。

越軍吹噓這個要塞能守3個月,沒想到解放軍猛攻7天給拿下

​在邊境便於人馬通行的地段,越軍設置了防步兵雷區、鐵絲網、鐵刺、竹籤、陷阱等障礙物。在公路和便於坦克運動的簡易道路附近,設有防坦克雷區,以及防坦克壕溝、拒馬、石牆等大型障礙物。

對於同登的要塞式防禦體系,越軍自認為固若金湯,非常囂張,揚言“要拿下同登至少需要三個月”!真的是這樣嗎?歷史事實證明,解放軍廣州軍區第55軍從1979年2月17日發起攻擊,僅用7晝夜就攻佔同登,殲敵4000餘人,徹底打破了越軍的狂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