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旅遊記: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是迄今為止中國離城市最近的集自然奇觀、峽谷探險、地質科考、民族風情、自駕越野等於一體的複合性旅遊景區,是張掖地貌景觀大觀園中最美的景觀之一!被《中國地理雜誌》及中外知名地質專家和遊客譽為“比肩張家界”、“媲美克羅拉多大峽谷”、絲綢之路新發現!

甘州旅遊記: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這裡峽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將五彩斑斕的山體鐫刻成一幅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魄的山水畫卷。

甘州旅遊記: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約25公里,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其地質構造屬於紅層地貌, 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距今已有一億八百萬至兩億四千萬年。峽谷以流水溝壑為基本特徵,山勢低且平緩,以沙石山為背景。主要以紅白和赭紅色為主色調,色彩略顯灰暗。多呈圓錐或柱狀,造型奇特。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蜿蜒曲折。寬度在2公里至15公里之間,峽谷兩岸北高南低,浩瀚的氣魄,懾人的神態,奇突的景色,世無其匹。

甘州旅遊記: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這種特殊的地貌特徵是經過億萬年地殼抬升,大自然風蝕、水蝕和化學溶蝕作用而形成的。而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突起,而河谷裡侵蝕作用 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臺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大峽谷山石多為紅色,從谷底到頂部分佈著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岩層,層次清晰,色調各異,並且含有各個地質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

甘州旅遊記: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境內東南部,山巒重疊,溝壑縱橫,最高海撥3633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大山自然景觀帶,南北寬約7公里,東西長約9公里,總面積7.8萬畝。

甘州旅遊記: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平山湖蒙古族鄉是古代少數民族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也是漢族抵禦外族入侵的重要屏障,處在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交融地帶。境內散亂雜居著蒙古、漢、土、裕固四個民族,形成了多民族、多元化文化特點。其中以蒙古族居多。

甘州旅遊記: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平山湖蒙古族鄉是張掖與內蒙古通商的重要門戶,整體為合黎山系的龍首山地段,隔走廊平原與祁連山相望,是走廊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是河西走廊進入平山湖通往內蒙的必經之路,也是通過北線通往東北、華北、晉北、陝北、蒙古國策克口岸的便捷通道。在民族禮儀、民族歌舞、民族服飾、民族飲食、民族工藝、宗教信仰等方面保存著蒙古族傳統的風俗。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都要舉辦獨具民族特色的敖包節,進行蒙古族男兒“三技藝”---射箭、賽馬、摔跤等體育項目競賽。

甘州旅遊記: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