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力,讓親子關係更輕鬆、更有趣


遊戲力,讓親子關係更輕鬆、更有趣

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可愛的時候就是我們的小天使,但調皮起來的時候,又可以把我們氣得半死。可以說,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此時,如果能掌握一些有效的育兒方法,就能很好地避免親子衝突。而遊戲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玩具是孩子的詞彙,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起床的角色互換

有一段時間,明明經常賴床。有天睡覺前,媽媽跟明明提議玩一個遊戲。

媽媽說:媽媽來當你,你來當媽媽,現在寶寶想要睡懶覺,你用各種方式讓我起床,一定要讓我起床,就像我對你那樣,好嗎?

明明說:好的。

然後媽媽就開始扮演一個賴床的寶寶。

明明說:寶寶,起床了,上學要遲到了。

媽媽:我不要起床,我不要起床。

明明說:不行的,要起床。

媽媽又說:我還想睡。

明明說:你再不起床,我要打你嘍。

媽媽假裝哭。

明明說:媽媽現在的情緒罐子已經快滿了哦。

於是,媽媽就一邊哭一邊起床了。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去轉換角色,我把我的腳放在孩子的鞋子裡,也讓女兒把她的腳放在我的鞋子裡,互相去感受對方的感受。這樣,孩子更能體諒到父母,父母也能更體諒到孩子。

我們總說情緒需要發洩,但是當看到孩子用哭的方式發洩情緒時,我們又忘記了。我們總是幻想著當我們跟孩子講完道理之後,孩子可以愉快地起床。但是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即使是我們成年人,想到明天要上班,也沒辦法開心起來。只是,我們成年人,比孩子更能壓抑或掩飾自己的情緒。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孩子比我們活得更真實。

女兒在催我起床的時候,說到“情緒罐子快滿了”。我想這是因為我平時也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表達。在一有初始情緒的時候就提醒對方,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在情緒到達頂點的時候突然爆發。


遊戲力,讓親子關係更輕鬆、更有趣

很多父母擅長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是被壓抑的情緒不會自動消失,而是會在積累到某一刻時突然爆發,這就是“火山效應”,而且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翻臉像翻書一樣快。

遊戲不僅僅可以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通過角色扮演,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而且可以促進親子關係。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喜歡和我玩遊戲的人=喜歡我的人“。因此,遊戲可以促進孩子對父母的認同感和信任感。

除了角色扮演,父母還可以玩很多其他的遊戲。比如撿玩具比賽,變身吸塵器等等,讓收拾玩具這件事不再是難事。


遊戲力,讓親子關係更輕鬆、更有趣


變身吸塵器,把玩具送回家

比如,有一次,女兒跟同事的孩子在家裡玩玩了一地的玩具,我當時就想就在他們走了之後,我如何去收拾這一個爛攤子。於是有了“變身吸塵器,把玩具送回家”這個遊戲。我給每個人發了一個籃子或盒子,把地上的玩具吸到自己的籃子或盒子裡來,看誰吸的多。女兒就常踴躍地參與到這個遊戲當中,後來同事的兒子也加入進來,我們大家合力把地上的玩具清理乾淨了。

撿玩具比賽,看誰撿得快

還有一次,小朋友在家狂歡後,地上一片狼藉。

我故作興奮地對女兒說:寶寶,你想跟媽媽玩一個遊戲嗎?

女兒聽到我的聲音,很感興趣的樣子:什麼遊戲?

我:我們比賽,看誰又快又多地把玩具放進玩具箱裡!

女兒開心地說:好呀!

於是我們就開始了撿玩具的遊戲。

在這個過程中,我故意撿得慢一點,並驚訝地表示:你撿得也太多太快了吧。

於是女兒撿得更起勁了。

撿完以後,我誇女兒:撿得非常多又非常快,而且撿了這麼多玩具,非常有耐心。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讓著孩子,最好讓孩子贏,當他們有了成就感,他們就更願意玩這個遊戲了。

很多事情,孩子原本不願意幹,說教、講道理也沒什麼用,而且讓自己變得焦慮,還惡化親子關係。孩子喜歡做遊戲,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幹原本不願意乾的事,一舉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