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都市生活,「空」是常態。高強度的工作常常能將人逼近虛空的狀態,沒有一絲硝煙的戰爭,卻有能將人溺死的力量。


如何從繁忙的工作中短暫抽身?選一處無限好的風景,讓自然給予滋養,或許會是不錯的選擇。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照片裡的男孩也是顏姐今天要介紹的屋主,一位舞臺劇導演。旅行對他來說,不僅是短暫逃離緊迫生活的方式,更是充電和思考的過程。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旅程中,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在當地淘些特色的收藏品帶回國,後來當決定買房裝修時,這些承載著旅行中美好回憶的物件,不僅幫他找到新家的改造靈感,也成為家中的重要裝飾。


#認識他們#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卞超是一位舞臺劇導演,130㎡的家位於江蘇南京,裝修花費總計58萬元。


決定裝修時,卞超找到了設計師潘天雲,並向他展示了這些年自己旅途中淘回來的各種藏品,像伊朗帶回來的波斯地毯、印度請回來的佛像,以及土耳其帶回來的精緻工藝品。

在卞超看來,每個物件都承載著一段記憶,他希望在家這個空間中,那些關於世界的記憶,能夠被自然的放置在該放的位置。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設計師 潘天雲

雲行空間建築設計工作室創始人


結合屋主人的情緒需求,設計師利用現代設計手法,通過空間規劃及光影效果營造,讓空間完全迴歸到自然狀態,讓物件與空間自然結合。獨特的設計也讓這個空間獲得了紅棉獎 · 2019年室內設計至尊獎。


#房屋信息#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平面戶型圖


原戶型是個常規三居室,承重牆偏多,可改動的空間較小。考慮到屋主是個物慾較低但精神追求較高的人,設計師在改動時僅保留了一個臥室,並將其他兩個改成了冥想室和衣帽間。


改造重點:

次衛改餐廳,並由此拓展出一個完整的門廳區域;

用櫃體界定玄關空間,避免進門室內一覽無餘;

拓展陽臺空間,使其成為客廳空間的補充,讓客餐廳、陽臺自然連通。


玄關

· 利用L型櫃體,劃定獨立空間 ·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利用定製的L型櫃體,劃定出獨立的入戶空間,櫃體一側用來收鞋子,一側作為餐廳的餐邊櫃來使用。


用來裝飾玄關的掛毯,是卞超旅行時帶回來的波斯毯,毯子鮮豔的紅與櫃體的藍色形成有趣的對比,在視覺上也能豐富空間的層次。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客廳視角看玄關,地毯後的這堵石牆原本是給電梯做隔音的石膏板,設計師通過材質的對比處理,讓牆體的粗糙能更好的反襯地毯的柔軟。

客廳

· 詩意布燈,只見光影不見燈 ·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為了能讓卞超從世界各地淘回來的收藏品與空間更好的融合,牆面以更具歷史感和包容性的大地色代替了純白色乳膠漆,有點兒海納百川的意思。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沙發背後,三盞地射燈射出的光線從牆面延伸至屋頂, 搭配桌面跳躍的燭光,白天顯得安靜溫柔,夜晚又能營造出神秘、空靈的景象。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沙發旁弧形木質背景牆的設計十分巧妙,界定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同時,牆體側面與頂面預留出的縫隙,也有助於光影流動。

牆體背面即是盥洗室,為了不破壞空間的完整性,設計師將進入盥洗室的暗門設置在了木牆的牆體結構上。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沙發背後的佛龕也是整個空間的一大亮點,主臥床頭的燈光形成佛龕背後神秘光源,並通過玻璃盒向四周柔和擴展。當屋主坐在沙發時,也能夠感受到從佛龕後照射出來的光。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沙發對面燃燒的真火壁爐,跳躍的火光十分富有生命力。火爐旁一根竹子從天花板懸於空間之中,將視覺引向落點的風化木邊幾之上,如裝置藝術一般。設計師選擇這樣極具東方美的元素,也是為了迎合空間空靈、靜謐的氛圍感。

竹子中心鏤空,內裝一根近2米的吊筋固定於頂面,從外觀看去絲毫不見施工痕跡。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天花板的設計十分巧妙,如劃開的缺口透出隱約光照。設計師在天花板的裂口處隱藏燈帶,以此營造出“見光不見燈”的光影效果。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卞超習慣坐在這邊的椅子上看書或讀劇本,由爐火營造的溫暖安靜的氛圍,很容易讓人靜心。


陽臺

· 嵌入木盒子,讓空間自然過渡 ·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連接客廳的陽臺,被打通後作為客廳的延伸空間來使用。設計師將陽臺的地面抬高,並在側邊嵌入了木質書架,遠遠看去就像一個木頭盒子。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屋主常在這邊喝茶、打坐或修禪,通過旁邊的落地窗,能觀察到外面植物四季的色彩變化,這個過程常令人心生喜悅,能清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在設計師看來,這個由書籍、陽光、月亮組成的一方小天地,也是居住者內心富足安定的表達。


餐廳

· 利用懸浮島臺,隱藏裸露管道 ·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餐廳與客廳相連,原本是次衛空間,裝修時設計師將其拆除,讓客餐廳形成了一個可互動的串聯大空間。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改造時,為了遮擋連接樓內上下水的管道,設計師將管道外包,利用懸浮島臺將餐桌與島臺串聯,將結構缺陷巧妙遮擋。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餐廳的視野很好,落地窗旁的雕塑是仿製的瑞士雕塑大師阿爾貝託·賈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雕塑頭頂有一片很薄的鋁製板,薄板表面有微微的褶皺,類似水波紋的形狀,設計師希望藉此營造一種鏡花水月的效果。


臥室

· 以落地窗、自然光作裝飾 ·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整個空間的傢俱幾乎都是原木製造, 在卞超看來,木頭的年輪承載著時間,是歲月沉澱與生命力的象徵,運用在這樣一個簡約到幾乎沒有多餘裝飾的空間內,不至於讓家看起來過於單調。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屋主喜歡硬床,所以主臥的床鋪沒有加床墊,而是用加厚的木板代替。臥室沒有設置頂燈,除了床頭的線性燈外,就是靠自然採光了,透過木質百葉窗的柔和光線慵懶的撒在空間內,裝飾著每一個角落。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床頭細節


盥洗室

· 360度光照無死角 ·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

從客廳木牆的暗門進入,就能來到盥洗室,盥洗室連接著臥室與衣帽間。

盥洗室沒有窗,同樣也是無主燈的設置,設計師通過木牆體預留的縫隙,促進空間內的光影流動,讓客廳的光線能自然的擴展到盥洗室中,暗室也絲毫不顯壓抑。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設計師在盥洗室牆面利用特殊漆面,讓空間在光線下看起來更柔軟,360度無死角線性照明,也讓空間看起來更有質感。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浴室內,設計師在頂面開凹槽,並在裡側暗裝燈帶,柔和度光線很容易給人安全感,有助身心放鬆。


為了能夠更極致的享受泡澡,屋主特意選了一個非常大的浴缸,1.95米的尺寸能讓人非常舒展的躺進去,平時工作壓力大時卞超常會選擇泡澡放鬆,搭配舒緩的音樂和一本好書,彷彿所有煩惱都能拋諸腦後。


衣帽間

· 兼具客房功能 ·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考慮到屋主人衣物少,設計師在做衣帽間的規劃時並沒有做常規的衣櫃或衣架,而是僅用木頭做了簡易衣架,衣架的橫杆是可調節的,卞超可根據四季掛衣的情況來自行調節。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因為工作關係,卞超常會在家中招待朋友,空置的衣帽間偶爾也兼具客臥的功能。屋主在衣架外側安裝白色紗簾,代替櫃門的作用,平時將紗簾拉上,絲毫不影響房間整體的調性。


禪房

· 避世的小天地 ·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禪房由原戶型的一間次臥改造,這個空間對卞超來說,是一個可以安靜下來自我內觀的私人小天地,在這裡他可以思考、放鬆或充電。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卞超希望家裡能有一方水池,考慮到自己經常出國不在家,為方便打理,最終決定利用黑色大理石代替水。

連接禪房的空間是個小露臺,改造時設計師利用木質格柵將兩空間簡單分隔。露臺放置綠植,營造出“禪房花木深”氛圍感。露臺地面鋪設黑色的大理石地磚,遠遠看去,反光的石材像極了波光粼粼的水面。


他花58萬裝個130㎡“禪房”,全屋不見燈,卻獲了室內設計大獎


如今,卞超每日清晨起床後都會先來到禪房,冥想或做瑜伽,身心舒展後,信心滿滿的迎接全新一天。把家變成一個能夠滋養自己的空間,避世又何必去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