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誘敵來襲(42)

新一軍老兵梁伯滇緬抗戰回憶錄

   大概是在八莫—南坎戰役期間,我和王曰左組成一個小組到某山村偵察。我們到達後,通過嚮導,與當地的老百姓混熟了,找他們瞭解附近敵軍的情況。他們說,山下有一個日本人的兵站,這幾天都在忙著撤退,出出入入,已經走了大部分人員和物質,還剩下幾個善後的。

  不久,另一個小組也到了,我們匯合在一起約有六七個人,記得有王元生,莫文元等。大家都想教訓一下這幾個鬼子,商議認為,我們對山下情況不瞭解,只帶了一支衝鋒槍,其餘都是手槍,去襲擊兵站顯然不可取,把他們引誘上來再打比較合適。

  我們找了一位認識日本兵站的當地人,請他下去給那幾個日本兵通風報信,就說來了幾個中國兵,住在山頭上,沒有防備,慫恿他們來捕捉。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誘敵來襲(42)

當時中國軍隊主要的步槍:漢陽造,一種步槍用,一種騎兵用

  手槍和衝鋒槍遠距離射擊都打不準,陣地戰沒有優勢。幸好另一個組帶來了一支步槍,漢陽造,地道國貨,是他們在來的路上從老百姓手裡收的。第一次入緬退入野人山的國軍在叢林中遺留了很多武器,老百姓隨便可以揀到。他們看到中國軍人,有點害怕,主動交出來。這支漢陽造保養得還可以,乾乾淨淨,膛線清晰,隨槍還有六發子彈。它就成為我們這次行動的主力武器。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誘敵來襲(42)

漢陽八八式步槍,又俗稱“漢陽造”或“老套筒”

  我們所處的是山頂附近的一個避風處,當地人用樹枝雜草搭建了一個簡陋的窩棚,窩棚對面是一個U形的山脊,是上到這座山的必經之路。我們在對著山脊的方向挖了一個臨時掩體,固定了兩個射擊位置,還用漢陽造瞄準了一下估計敵人上來的方向。子彈上膛,保險打開,一切準備就緒。

  夜幕降臨,我們輪流在窩棚裡休息,保持一個人在射擊位置警戒。接近黎明時分,正好輪到我值守。黎明是最危險的時刻,偷襲一般都發生在這時。

  我沒有守多久,敵人果然來了。因為萬籟俱寂,遠遠就能聽見腳步聲。聲音漸行漸近,對面山脊上一會兒就影影綽綽地出現幾個黑影。我趴在固定射擊位置上,抵緊漢陽造,瞄準晃動的黑影,覺得比較有把握之後,果斷地扣動了扳機!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誘敵來襲(42)

由清末建立的漢陽兵工廠獲得德國授權生產的Gew88步槍,

  對面傳來一聲嚎叫,我馬上換另一個位置(因為槍口冒出的火光會暴露目標),對著正在散開的影子又開了一槍,再換個位置,就這樣換來換去,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把六發子彈打光了。

  對面幾哩瓜拉地嚷成一片,聽出是日本話,還擊火力嘩嘩地射過來,打得周圍泥土亂迸。

  第一聲槍響時窩棚裡戰友就全都起來了。大家看到對面火力強,步槍子彈打完就沒用了,教訓敵人的目的也已經達到,決定撤退。乘著夜色,我們從白天已經看好的小路一溜煙往山下跑,很快就脫離了戰鬥。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誘敵來襲(42)

漢陽造,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款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

  等我們轉過一個山頭時,天剛剛亮。回身一望,接火的山上濃煙滾滾,肯定是偷襲的日本人惱羞成怒,放火燒了窩棚。因為搭棚子的枝葉都很潮溼,沒有明火,只冒黑煙。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誘敵來襲(42)

二戰日軍射術非常精湛

  這次小規模阻擊,算是我真正在戰場上與敵人對打。在諜報隊一直沒有參加戰鬥的任務,這次能夠親手持槍射擊敵人,而且是用我們國產的武器,有種特別的快意。當時一點兒也不緊張,打中敵人時心裡非常舒服、痛快。年老之後,每逢人家讓我講戰鬥故事,我想來想去,只有這次算得上,就拿它出來湊數。這次戰鬥的戰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從敵方的叫聲判斷,肯定打中了,不死也起碼傷了個把。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誘敵來襲(42)

發起陣地衝鋒時,日軍拼刺刀也是一流。圖為30式刺刀。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誘敵來襲(42)

中國軍隊裝備的步槍長度短,在拼刺刀時很吃虧.

  那個年代,雙方的戰鬥意識都很強。我們兩個組早已完成偵察,照理是可以休息歸隊的,但我們主動設陣誘敵,是出於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想乘機“打它個狗日的!”日本兵站正在撤退,殿後人員也沒有襲擊任務,他們輕易上當,可能也緣於戰鬥衝動,一方面想殺敵邀功,另一方面大概也是沒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


口 述:梁振奮 --------/------- 文字記錄:李蓓

圖文提供:架勢堂----------/-------- 山 河 記 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