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隨著太子妃的下線,《鶴唳華亭》中羅晉飾演的太子蕭定權再次陷入孤立無援之境,舅舅在外征戰生死未卜,老師離世,給了他親情和溫暖的妻兒也不在了。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太子妃的離世讓張家和蕭定權的關係開始變得若即若離起來,加上趙貴妃成了皇后,蕭定權的日子肯定越來越難。但曾經抓住時機利用女兒的婚姻上位的張陸正何以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實在很值得玩味。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張陸正原本就不是什麼善茬,這從他和陸英的宿怨就看得出來,顯然他不是清流派的代表。但身居高位的他也沒加入中書令李柏舟的陣營,倒像是個想培植自己勢力,趁機上位的第三方勢力。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李柏舟也看透了他的這份小心思,所以在蕭定權中意陸文昔之際,他找到張陸正曉以利弊,讓他知道如果陸英之女成了太子妃,他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權衡之下,張陸正動了心思,在陸英被拉下馬後,果斷將女兒送上太子妃之位,讓張家的榮耀得以延續。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瞅準時機,利用女兒的婚姻做籌碼交換政治利益,是張陸正識時務的表現。但這很難說是提前籌謀的結果,兩處細節可以說明問題。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第一是太子妃在大婚當天哭著對父兄說“害怕”,如果從小就以送進宮為目標培養女兒,張念之斷不會是這樣的賢良淑德與人無爭的心性,也不會對嫁給太子有如此的恐懼,可見張陸正疼愛女兒也把她當大家閨秀培養,但此前並沒想到能有機會嫁入皇家。這樣的倉促決定也為日後埋下了伏筆。

第二處是對兒子的嬌縱,張韶筠是個地地道道的紈絝子弟做派,春闈科考之前就到處打著親爹的名號耀武揚威,等到姐姐的婚事定了之後又逢人必稱“你知道我姐夫是誰麼”。如果張陸正真的是心思深沉到能提前謀劃,也絕不會允許兒子這樣張揚的做派。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當張念之真的如他所願嫁入皇家之後,張陸正內心想的也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家族榮耀,並沒有真的體恤兒女的不易。所以在察覺到陸英可能官復原職後,他猶豫再三還是動了殺念。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殺就殺了,如果他能穩得住也算個人物。但張陸正的做法和兒子如出一轍,闖了禍趕緊跑到宮裡到女兒面前哭訴,希望太子妃能吹吹枕邊風,讓太子心軟,真是愚蠢至極。且不說太子對太子妃更多的是疼惜和尊重,並非一開始內心所願,在女兒未坐穩位置的時候就忙著闖禍,讓她幫忙擦屁股,也實在是欠考慮。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等到太子妃去世,太子失勢,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又迫不及待用女兒的身死和皇帝做了交換,可見這個人實在算不得人物。兒子張韶筠尚且有真情,願意護著姐妹和心愛的女人,張陸正當真是個為了自己而不惜犧牲兒女的幸福的自私自利之徒。

有心計,識時務,《鶴唳華亭》太子妃的父親張陸正為什麼會失敗?

這種人或許能抓住時機上位一次,但絕不可能坐得穩高位,因為心胸太小,謀略太低,又沒有能籠絡人心的法子,成為鬥爭的犧牲品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回頭看,太子妃的隕落固然有各方勢力鬥法的緣由,但和有這樣的親爹和家庭背景也不無關係,如果太子妃能更警覺一點,估計對方也沒那麼好下手,也不會如此囂張。文/小花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