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罕戰役中的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自己人的?

生化武器是人類發明的最惡毒的武器之一,曾在一戰期間被大規模使用,殺傷效果顯著。但由於太過殘忍,戰後各國簽訂公約不再使用。唯獨日本人不買賬,在二戰期間大規模使用。

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是日軍生化戰主力,指揮官石井四郎認為戰爭需要用最小代價去獲取最大勝利,而生化武器最為物美價廉,比飛機、軍艦、大炮成本小,效果大。為此,731部隊在亞洲尤其中國戰場上屢屢使用生化武器,進行慘絕人寰的屠殺,犯下了累累罪行。


諾門罕戰役中的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自己人的?

然而,在諾門罕戰役期間,731部隊不但沒有毒倒對手蘇軍,反倒毒死了一千多號自己人,真可謂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諾門罕戰役中的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自己人的?

臭名昭著的日軍731部隊


鏖戰諾門罕


1939年5-9月,為實現佔領蒙古、攻入蘇聯,並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會師的“北進計劃”,日本關東軍在內蒙古新巴爾虎左旗諾門罕至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地區發動一場大規模軍事行動,史稱諾門罕戰役,蘇聯方面稱“哈拉哈河戰役”。


舉世震驚的諾門罕戰役持續了135天,日(偽滿)和蘇(蒙古國)雙方投入兵力20餘萬、大炮500餘門、飛機900餘架、坦克車輛1000多臺,在不足600平方公里的戰場上激烈廝殺,這是戰爭史上第一場大規模立體作戰。戰場上屍橫遍野,武器彈藥、補給輜重大量遺棄,最終被歲月和黃沙所掩埋。


諾門罕戰役中的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自己人的?

戰場上的朱可夫元帥

“偷雞不成蝕把米”


1939年6月,石井四郎率731部隊緊急馳援諾門罕。7月13日,該部22名敢死隊員向周邊水源地投放了傷寒、霍亂、鼠疫等烈性病菌和病毒溶液22.5公斤。投毒行動非常順利,但由於蘇軍提前掌握了有關投毒情報,飲用水全部依靠後方輸水管道供給,嚴禁士兵飲用河水,並採取其他防護措施,致使日軍伎倆完全失敗。


相反,日軍由於缺乏備用水源,出現了水供應問題。日軍高層為了保守生化戰秘密,防止遭到國際社會譴責,未及時向基層部隊通報有關投毒情報,就連很多中高級軍官也都矇在鼓裡。日軍雖然也下令禁止飲用河水,但很多士兵口渴難耐時,紛紛飲用被汙染的河水,與之接觸的士兵也被感染。關東軍軍醫部事後統計,有1300多人因感染病菌和病毒死亡。


日本人搬起石頭反倒砸了自己的腳,只得把被毒死的士兵稱為“不明病因死亡”。為了洩憤,日軍後來把抓到的蘇軍戰俘送到細菌部隊進行了人體試驗。731部隊弄巧成拙,灰溜溜地撤出戰場。石井四郎戰後投靠美軍,憑藉掌握的731部隊生化戰內幕被免於審判。


諾門罕戰役中的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自己人的?

731部隊罪魁石井四郎

“足以改變二戰進程的戰役”


諾門罕的慘敗,徹底改變了日本的戰略進攻方向,迫使其放棄“北進政策”,改為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走向覆亡。同時,也使得蘇聯不必考慮腹背受敵而與德國放手一搏,取得了蘇德戰爭勝利。諾門罕戰役因此被稱為“足以改變二戰進程的戰役”。


諾門罕戰役中,日軍將生物武器用於實戰,仍然遭到慘敗,損兵折將6.1萬人。關東軍司令官及參謀長被撤職,前線指揮官小松原剖腹自殺,策劃該事件的日本平沼內閣於同年8月25日垮臺。日本陸軍省公開承認“諾門罕之戰是日本陸軍自成軍以來首次慘敗”,日本史學家稱之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


與此同時,諾門罕戰役還成就了蘇軍指揮官朱可夫,這個窮鞋匠的兒子是役揚威遠東、一戰成名,迅速成長為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副統帥、斯大林的“救火隊員”,甚至成為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所說的“擊敗納粹德國的各國將帥之中對聯合國貢獻最大的人”。


諾門罕戰役中的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自己人的?

登上《時代週刊》的朱可夫


諾門罕戰役中的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自己人的?


諾門罕戰役中的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自己人的?


本文筆者2013年夏季尋訪諾門罕戰役遺址及陳列館。 諾門罕戰役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現有戰爭陳列館、萬人焚屍坑、將軍廟、炮陣地、日軍野戰醫院遺址、胡魯斯臺河戰爭遺址等。諾門罕戰役陳列館收藏各類戰爭遺物3000餘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