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看完豆瓣9.0的一部紀錄片後,讓我在沉思中明白,應該學會與他們如何相處接下來的日子。

因為這部片子讓我明白“共生”的意義,它不僅適用於孩子,其中有些內容也可舉一反三用在家庭裡每人身上。

曾經,一直都過著時間不止,我們不停,每年都匆匆忙忙過完年趕著去上班,所有的一切都是趕著推著向前。

突然今年環境把往年忙碌一切的我們定格在了家裡,不知是不是為了讓我們停下來好好安利一下身邊存在奇妙關係的人。

因為每年不停忙碌的我們,總是毫無察覺的忽略他們,也忘記了和他們一起回憶往事,從未發覺共生的重要性。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01 陪著家人一起刷新劇,外加製作一款從小愛到大的家鄉美食

這個春節家裡人口突然多了幾個,原本是年後就走,可一切計劃被新冠肺炎隔離在了一起。索性那就這樣一起吧,曾經一直不能陪伴,現在機會就在眼前,學會相看不生厭吧。

不常在一起生活的人,話題總歸是能夠慢慢聊完的,還好新劇上映剛好比較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新世界》《決勝法庭》來回切換著看。

很少看劇的我,現在也陪著他們一起看,《新世界》那個年代的人認道理,《決戰法庭》從勝利即是正義,到最後認知到真的勝利應該是:“正義即是勝利。”沒有人能夠打破這個自古的原則。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兩部劇看完了,考慮到他們年齡大,看得時間久會產生眼部疲勞造成對眼睛造成傷害,那就休息下吧。

無所事事的兩天所有人都憋不住勁兒了,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怎麼辦?

這時只聽樓上咚咚咚咚在剁著什麼,東北人嘛,閒著沒事就愛包餃子,這個包餃子的事情我們已經合夥塞滿了整個冰箱,不能再操作了。

嘗試做些我家鄉小鎮上的特色吧,以現在的情況能做的,最適合做的也只有油炸和煎、燉,烤燒餅就算了,因為烤箱不在。

過年嘛,既然在家心裡覺得苦悶,那就做些甜的吧,炸油糕來一盆吧。準備燒水、燙麵、找糖、熱油,第一次做先試試吧,我和母親勞作在廚房中,商量著是否應該在燙麵時加糖,還好有網絡那就搜下吧。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但我沒有看到讓加呢,母親直接說:聽我的加吧,我看見人家加了。

我直接:“咦,何時站在角落偷偷學藝。”回笑不語,我順手抓一把糖放進麵粉盆裡。

這是個急不得的美食,還要等燙麵涼到能下手才可進行下一步。半小時後我和母親再次出現在廚房裡,決定我做糕,她翻油鍋里正在滾動的糖糕。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起初,粘手的拿不掉,放些油再揉揉麵,然後戴上一次性手套,這樣就不會粘住了,果然成功了,還真是少一樣東西就不能整出這像模像樣的油糕來。

甜食對於大人們來說每次一兩個還行,但對於孩子來說可就真的不一樣了,在身邊來回跑的女兒,竟一口氣吃掉三個(不是很大),小孩子就是愛吃甜。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每年過年回家幾天,今年都聚在一起,突然發現他們老了,偶爾還會露出孩子般的焦急,需要我們耐心去安撫講解。

動作也變得遲緩不如從前,時不時吃飯會掉在胸前,當你告訴她身上有飯粒,如孩子一般順手撿起放進嘴巴。

天啊,這還是那個曾經說我掉在衣服上飯粒不能吃的母親了嗎?

瞬間一種傷感游上心頭,他們在我忙碌的日子裡被時間偷偷調包,把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的他們,變成了今日的操作遲緩。

平日裡忙到無暇打量,細微觀察他們的一切,這段時間的相處讓我突然明白,雖然他們是在背後默默支持我們的人,但同樣需要我們多多給予陪伴的人。

不是隻有負責那麼簡單,也不是在他們生病時才會走入床前,真正需要的而是“共生”,因為只有共同生活才會發現他們的不同需求層次。

對於父母,不是一起生活就是陪伴,而是讓他們內心沒有孤寂。

共生不只是在一起的吃住行,應是找到彼此心靈相處的最佳階層。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02魔娃在家,我們所有人都頂不住了,突然老師也頂不住了,索性給他們在班級群開啟了課程,每天打卡交作業

對小孩子我平時還算耐心,但每天黏在身上真心有些不受力。

雖然很累,但她也會帶給我們很多平時不曾見到的樂趣,聽到的話語。既能耐心認真聽講,也能像猴子一樣攀爬在我肩上,如考拉一般掛在我胸前。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雖然很苦惱,但還好我有時常聽書聽平臺內容的習慣,突然聽到邵恆推薦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索性看看是不是如她講的那樣,說不定我也能同中得到些啟發,找到與孩子共同相處的方法。

果然,當我看完後發現真的是我們與孩子之間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這麼簡單,而是需要協同進化、共同生長。

在生活中不只是孩子能在你身上學到東西,同樣孩子也會教會我們很多。

邵恆節目中談到她的一位同事說:“其實家長和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奇妙的一種關係。如果你遇到不喜歡的同事、上司、伴侶,你總有辦法擺脫他們。但是我們都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或者孩子。

所以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接納一個完全沒有機會接納的人。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家長會有意識地教育孩子,孩子也在很多方面,教了家長。”

帶著片子中這個角度來看,發現真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她同事的那段話也非常受用,讓我突然意識到,真的就是如此。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作為父母我們一開始就擺脫不了這種奇妙的關係,那就陪著一起共同成長,適應他們、發現他們。

學校可以通過不斷的嘗試,摸索出更適合孩子的教育理念,而孩子也會通過不斷的反饋,讓學校甚至教育不斷的發生著變化,我們作為父母更應該無條件進行不斷探索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所以,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們沒有理由選擇擺脫,而是應該在彼此相處中,發現這段關係的更多層次,從而讓其收穫一個更融洽的共同生長模式。

所謂陪伴不僅僅在於時間上,而是在用心交流用心發現的共生階層。

這種奇妙的關係不僅需要協同進化,更需要共同生長。

對於孩子,共生不僅僅需要時間的陪伴,更需要在相處中不斷探索。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03如果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麼共生就是最豪華的存在

根據《他鄉的童年》紀錄片中的方式,愛人之間應該共進退,共經營,共同尋找我們之間適合的階層。

如果根據老生常談的話就是:“罵不走,吵不散的是真愛。”

但這樣的溝通總有一天也會成為雙方內心深處的厭倦,只有共生的方式才能讓彼此平穩長久的保持新鮮感。

我與愛人純屬是不見面會相互在網絡上找對方聊一會,一見面簡直火星撞地球,各種不順眼般的表情告訴對方:最好離我遠一點,別跑我地盤撒野,最好做到互不干擾。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就像一位網友留言說:曾經我以為找個話少的可以安靜點,誰知TM的竟然是個豬精。

本以為可以獨靜一片天,每日窗邊落座看日升日落,怎奈淹沒在家中的雜事裡。

待到想起快日落,來到窗邊已是近黃昏,一個個細小的夢想在時間的夾縫中努力求生。

這樣的生活節奏不對,完全處於失衡的狀態。那就談談吧,孩子誰來管?家務如何分配?

這種共同的事情也就這兩大點,再細分無非就是洗衣、做飯、拖地、收拾屋子外加帶孩子,就這些事情,但這些事情放到一個人身上真的是毫無自身空間。

一個人總不能“袖手旁觀”這個成語玩一輩子,總要製造幾個“義不容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行為吧。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愛既然能生於溝通中,就會滅於沉寂中,激活的辦法唯有探索內心的關愛,無它。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愛情不僅要求相愛,而且要求相互洞察對方內心的世界。”

或許就如歌詞裡的那句:等到風景都看透,我願陪你細水長流……

我們初衷是美好的,結果不知什麼時候自我跑偏了,或許是我們忘記了洞察對方的內心世界,忘記了對方的的需求是什麼。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04總結:愛雖一個字,卻是一輩子,願我們以正確的方式,彼此共生到最後

1.我們一直昂首闊步的向前走,卻忘記了回頭觀望那些站在身後的人們,此刻停下來發現父母早已頭髮花白,身體彎曲,步伐蹣跚。

2.那個曾經牙牙學語的孩子,現在已經可以與你對話,談笑一片,與你商量他的想法與提出的要求。

3.愛人面部也不再有當初年少時的盛氣凌人,面部多出了幾條細細的皺紋,臉上增加了人到中年時的焦慮與成熟。

這一切都在我們此次被定格在家中的時候,咫尺盡顯在眼前,讓我們發現自己看似一直都在,實則缺席了他們每一次變化的細節。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曾經的沉澱一次次沒有過關,這次有了足夠的時間,對父母、孩子、愛人進行深入內心的相互探索,探索他們的需求,根據年齡的不同尋找他們真實的內心。

或許是我們欠他們一個交代,把時間定格在了此刻,讓每個人明白自身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這個多種角色的自己應該對他們以不同的角度實施相處的共生階層。

如果生活如泰戈爾所說:“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那麼共生就是家庭裡的豪華相處模式。

請記住一句對待父母、愛人、孩子陪伴不僅僅是時間,而是彼此相處中共生的階層。

餘生很貴,請擁抱珍惜彼此。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本文屬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我是素三,願世界上有共情的人都能相遇的這裡,謝謝閱讀,歡迎掃碼關注。

豆瓣9.0《他鄉的童年》:陪伴是花時間相處,共生才是更高級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