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最近我發現女兒有點怪怪的,以前每次從幼兒園回來之後,都會興高采烈地給我講有關學校發生的有趣兒的事兒,可是最近一週的時間,孩子放學回來之後,也不再講有關學校的事兒了,臉上的笑容也變少了。每次吃完飯之後,就會悶悶地回床上獨自睡覺去了。我和爸爸非常擔心孩子的狀態,是不是在幼兒園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兒了。於是我決定晚飯之後,獨自和女兒談談心。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晚飯後,我悄悄進到女兒的房間,問她最近發生了什麼事兒,剛開始女兒並不願意給我說,我安慰女兒說“你放心,可可,媽媽會替你保密的,而且不管發生什麼情況,媽媽始終都站在你這邊的哦。”可可這才慢慢向我吐露心聲。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原來幼兒園有幾個調皮的男孩子,老是嘲笑女孩子們沒有小雞雞,上廁所的時候,不能站著,只能蹲著。為此,女兒心裡很是鬱悶,覺得,為什麼男孩子有的,女孩子沒有呢?這時,女兒突然抬起淚汪汪的大眼睛,很認真地詢問我,“媽媽為什麼我們班的男孩子尿尿的地方會有一個長長的東西,而我們卻沒有呢?”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這是第一次,女兒很認真地向我提問,我心理很慌張,我知道,這個問題,一定要謹慎回答,這關係到女兒對兩性關係的初步認識。

想了一會,我慢慢地說道“因為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除了相同的部位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部分,比如,你剛剛說的,那個長長的東西,這是很正常的身體構造,就像我們每個人的長相一樣,都是不一樣的。”聽完我這樣說之後,女兒臉上才慢慢由鬱悶轉為欣喜。一直以來,她以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是因為自己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呢,也不敢告訴我和爸爸,怕我們擔心之類的,對於女兒的懂事,我是有高興又心疼。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直到這時,我才意識到,是應該和孩子談論一些有關性的知識了,中國相對沒有西方國家開放,所以性教育也相對其他較發達國家,落後幾十年。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和我們的傳統教育有關,和我們中國人害羞內斂的性格有關。很多人談性色變,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隱私的話題,不應該拿在公共場所探討,甚至覺得這是一種不雅的行為。所以導致我們的孩子包括很多成人對待性有很多的誤解。在如今這個越來越發達的社會,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越來越包容的社會,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有責任且有義務來擔起教育孩子性啟蒙的先行者,從而讓孩子正確地認識性,瞭解性。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網絡上曾發佈一篇有關兒童性侵的數據。2017年被公開報道的案例中涉及的606名受害者中,受害者年齡最小的僅1歲。7歲以下的65人,佔比10.73%;7歲(含)~12歲199人,佔比32.84%;12歲(含)~14歲191人,31.52%;另有151名14歲以下兒童未提及具體年齡。所以說讓孩子瞭解性知識是為了更好的保護。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那麼孩子多大會有性意識呢?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人類的性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0-1歲的口欲期。口欲期,嬰兒通過吸吮媽媽的乳頭獲得性體驗;

1歲半-3歲的肛欲期肛欲期,孩子通過憋大小便獲得性刺激,在急速排出大小便的時刻獲得性體驗;

3-6歲的性蕾期(生殖器期)進入性蕾期後,孩子會通過刺激生殖器獲得快感;

7歲-青春期前的潛伏期青春期。這些都是孩子的性發育。

我們從弗洛伊德的研究結論可以得知,性教育從嬰兒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既然性啟蒙是如此的重要,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具體需要怎麼做,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性認知呢?

1.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認同

一般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已經具備模糊的性別認知了,父母要從孩子的穿衣打扮上,告訴孩子男女有別,並且穿衣風格是不一樣的,男女身體各個部位的構造也是不同,以及部位的名稱等等。等到孩子到了上學年齡時,不管男孩女孩,應該教育不能當眾隨地大小便。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不要因為男寶寶長得過於可愛,就給孩子穿女孩子的衣服,或者帶假辮子蝴蝶結等這些過於女性化的飾品,也不要因為怕女孩子嫌熱或者頭髮難打理就索性為孩子剪很短的寸頭,打扮的像假小子一樣,這些都是不利於寶寶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的。 家有兩三歲左右的寶寶的,一定要抓住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適時的培養寶寶的性別意識,並逐漸讓此清晰化,孩子便會做出與自己性格相符的行為。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2.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孩子提問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尤其在孩子5歲左右,寶寶們提的最多的就是,“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啊”“又或者為什麼媽媽和爸爸要睡在一張床上?”我相信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時,不同的家長可能給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哎呀,你是我充話費送來的”

“你是別的父母丟掉不要的,然後我們從垃圾桶就撿回來了”

“你是聖誕老人送來的”諸如此類。對於這種話題,很多父母可能或多或少都給孩子開過類似的玩笑,可能很少有家長正兒八經地回答這類的問題,也有些的家長覺得,他們那一代也沒有人教啊,大了不就知道了嘛。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請各位家長注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旦家長模糊的答案不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孩子便會千方百計尋找答案,有些孩子因為錯誤的方式導致不良行為的發生。所以我們家長應該從正確的渠道來引導孩子,比如,利用合適的語言,淺而易懂的繪畫圖本,網上有很多關於兒童性啟蒙的視頻等循序漸進地去引導孩子。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3.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有時候孩子看到別人孩子手裡的玩具就要搶,或者喜歡推小朋友。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建立“我的”和“你的”這樣的一個概念。

記得朋友之前給我說過,她兒子的班主任曾經講過這樣一個事,班裡有一些男孩子很調皮,喜歡一會摸摸別人的頭,一會戳戳別人的身體。老師告訴遇到這種情況的小朋友這樣做,被碰到的小朋友可以勇敢的兩手交叉在胸前,嚴肅並且大聲的說出,“我不喜歡你這樣做!”“你這樣做,我很不舒服!”,或者馬上告訴老師。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我非常贊同老師的方法,我們不僅僅要教孩子尊重自己的身體,也一樣要教他們尊重別人的身體。我們要用堅決但是適當的方式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做的,以及什麼是不能做的。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衣服遮到的部位是不能被別人看到的,也堅決不允許別人觸碰,除非自己的父母。

爸爸媽媽記住,首要的基本原則是要對孩子強調,他們的身體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沒有經過允許或是讓他們不舒服的觸碰,可以大聲說不!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臺灣著名作家,林奕含,因13歲的時候,被自己的國學老師長達多年的性侵,而當時的她因為對性知識不太瞭解,所以並不知道自己所遭受的已經是一種很嚴重的性侵犯了,直到成年她才懂得,導致後來的她一直活在痛苦和崩潰的邊緣,造成了她永久性的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患上嚴重的抑鬱症,後來在自己的住所上吊自殺,年僅28歲。可見孩子認知性的缺乏,帶來傷害是何其嚴重!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那麼我們要如何教孩子怎麼區別良好的觸摸和不良的觸摸呢?

有一次可可和老師告狀了,說,“老師,陽陽碰到我的胳膊了。”,陽陽一臉蒙圈。其實孩子們坐在一起。身體的碰撞很正常,只是孩子現在暫時沒辦法區分什麼是良好的碰撞罷了。

1、良好的觸摸:比如媽媽的吻,愛的擁抱。沒有敵意的無意識身體的碰撞。當然如果孩子正在專心的看書,媽媽或爸爸非要和孩子來個擁抱。孩子是被動的,不舒服的觸摸。所以父母切勿在孩子專心致志做一件事兒的時候,打擾孩子。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2、不良的觸摸:來自陌生人的觸摸,比如被要求親吻和摸隱私部位,讓感到害怕,焦慮,有反抗的觸摸。如:被搶玩具,被拉扯,被恐嚇。更有甚者,被要求觸摸並且不要讓告訴任何人等這些讓孩子心理不舒服的觸碰。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3個方法,讓“性教育”不再尷尬

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告訴他們,如果遇到這些事情,不要害怕恐慌,一定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和老師。並勇敢大聲的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