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俄羅斯談崩“石油卡特爾”散夥?

外匯天眼APP訊 : 一場談崩的減產會議,見證了OPEC和俄羅斯塑料友情的破滅——沙特在乎的是高油價,俄羅斯卻不甘心被美國鑽了空子,於是,市場期待了許久的減產協議泡湯了,“石油卡特爾”也似乎走到了散夥的邊緣。緊接著就是原油市場的暴跌,從布倫特原油期貨到WTI原油期貨,下跌幅度分別達到了9.44%和10.07%,2014年油價崩盤時的恐慌重新浮現。沙特已經邁出了下一步,試圖逼俄羅斯重回談判桌,但孰強孰弱,勝負還未揭曉。

沙特俄罗斯谈崩“石油卡特尔”散伙?

不歡而散

3月6日在維也納召開的OPEC+會議,竟然沒能達成預期的減產協議,以失敗告終。雖然沒有官方的聲明,但會後的聯合公報透露了一切。OPEC+發佈的聯合公報草案對於減產問題隻字未提,僅寫上了“眾多產油國將繼續為穩定原油市場進行磋商,OPEC+產油國的部長級官員們將繼續合作,聯合石油減產監督委員會(JMMC)將繼續監督市場”。

“這是我見過的OPEC歷史上最糟糕的會議之一。”會後,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表示。與此同時,阿曼駐OPEC+代表也確認,該產油聯盟未能達成最新的減產協議。據悉,現有的OPEC+石油減產協議將會在3月到期,這意味著,自4月1日起,產油國之間的減產行動將宣告終結。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6日也表示,OPEC和非OPEC主要產油國從4月1日起將繼續履行合作宣言,但各國不再承擔減產義務。

去年12月,沙特與俄羅斯牽頭達成延長減產協議,OPEC+同意每日減產約170萬桶,沙特則繼續在其產量配額的基礎上再減產40萬桶/日。作為OPEC組織中最大產油國,沙特一直在敦促OPEC及以俄羅斯為首的盟友深化減產以支撐油價。上週四,OPEC就提出了減產提案,但該提案須獲得非OPEC產油國的支持才能實現。

而問題就在這裡,俄羅斯並不願意深化減產,而沙特則拒絕在俄羅斯缺席的情況下執行減產。油價的波動已經顯而易見,3月6日當天,原油市場“地震”了。截至6日收盤,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4.72美元,收於每桶45.27美元,跌幅達到9.44%,創2017年6月以來最低收盤價;與此同時,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下跌了4.62美元,收於每桶41.28美元,跌幅為10.07%,創下2014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沙俄”博弈

來勢洶洶的疫情讓原油市場的需求大幅下滑,高盛預計,疫情將在今年上半年削減全球原油需求至多210萬桶/日,維持4月布油價格預期為45美元/桶。伴隨需求下滑而來的就是低油價,這是沙特不願意看到的。

上週四OPEC就提出了減產的倡議,從今年4月1日至年底,OPEC+共額外減產150萬桶/日,將減產規模擴大至360萬桶/日,約佔全球原油需求的1.5%或全球原油產量的3.6%。其中,13個OPEC成員國共額外減產100萬桶/日,以俄羅斯為首的10個非OPEC產油國共額外減產50萬桶/日,沙特和其海灣盟國可能考慮額外再減產60萬桶/日,以有效支持油價。

但俄羅斯卻不這麼看,認為僅依賴減產來應對疫情危機,不如採取一系列刺激政策提振需求。此外,也有分析認為,俄羅斯比中東產油國更能忍受低油價的衝擊,也希望藉助低油價將更多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擠出市場。因此,俄方傾向於6月再評估是否有必要深化減產。

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稱,雖然下一次OPEC會議將於6月舉行,只要俄羅斯同意,OPEC會議完全可以提前召開。此外,也有人士表示,OPEC+聯合技術委員會將於3月18日舉行會議。

事實上,沙特已經率先採取了措施。據彭博社報道,在和俄羅斯談崩之後,沙特計劃在下個月大幅增加原油產量,日產量將達到1000萬桶。有人士透露稱,沙特已私下告知部分市場參與者,若有需要,該國可以進一步提高產量,甚至達到創紀錄的1200萬桶/日。

“此舉相當於是在原油市場宣戰。”一位大宗商品對沖基金經理稱,沙特的市場策略可能是以期用最快的方式向俄羅斯及其他生產商施加最大的痛苦,迫使對方重回談判桌,在如願以償達成進一步減產協議後迅速轉頭調整產量開始減產。

未必散夥

談判桌上的崩盤、油價的暴跌以及沙特打響的價格戰,無一不讓人遐想,“石油卡特爾”是否會就此一拍兩散?自2016年12月以來,OPEC和俄羅斯便一直保持合作,以期在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產量激增的情況下平衡全球石油供應,數據顯示,OPEC+的石油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0%以上,而美國能源信息署曾預計,2020年原油日產量將從2019年創紀錄的1220萬桶/日增長約8%,至1320萬桶/日;2021年將增長3%,至1360萬桶/日。

但現在,隨著這次會議的談崩,不和諧的聲音再次出現。事實上,在這之前,OPEC與俄羅斯之間出現嫌隙的消息就已不脛而走,上個月,有媒 體稱,沙特正考慮脫離與俄羅斯一同構建的長達四年的石油生產聯盟,原因在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而在2月初的一場緊急技術會議上,俄羅斯剛剛拒絕了沙特提出深化減產60萬桶/日的提議。

按照這位人士的說法,沙特、科威特和阿聯酋正在進行磋商,討論削減高達30萬桶/日的潛在聯合減產行動,而這三個國家的總石油產量佔石油輸出國組織產能的一半以上。但緊接著,沙特阿 拉 伯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便親自闢謠,稱這篇報道“胡說八道”,阿卜杜勒阿齊茲稱,他們都簽署了OPEC+憲章,並將繼續採取集體行動,“我們在不斷與所有的OPEC和OPEC+的合作伙伴進行溝通和對話”。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的俄羅斯與沙特還處於一個博弈的過程,沙特希望進一步減產,用以彌補疫情造成的需求減少,而俄羅斯認為油價下跌是臨時性的,減產應該維持在現有額度,矛盾由此而生。18日還有一次會議,如果到那個時候還沒有達成協議的話,油價就會下跌得非常嚴重,畢竟選擇了一個非常不合適的時機增加供給。短期來看,油價起碼在這周還會繼續下跌,接下來就要看18日的會議有什麼結果,達成協議的話油價就會瘋漲,否則就會暴跌。

談崩隨時有可能,但散夥卻不一定。林伯強認為,18日的會議就要看誰的底氣更強了,但散夥可能沒有這個必要,就算這次談崩了,最終還是會回來,因為油價一旦下跌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大家自然都會回來,畢竟遭受損失的是他們自己。假如油價跌到20美元,沙特可能還有些老底,只要平時“少花點錢”還能過,但俄羅斯經濟就崩潰了,簡單來說就是崩得容易,但回來也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