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荷蘭三劍客、德國三架馬車與巴薩的MSN、皇馬的BBC,哪個強

還是先強調:由於時代不同,個人防守的殺傷力、侵略性,整體防守的協作能力、阻斷效果各不相同,所以荷蘭三劍客、德國三駕馬車、巴薩MSN和皇馬BBC到底誰更強,不能一概而論。

其次,因為位置的不同,場上作用也不一樣,“更強”這個說法,也是定義很模糊的。這裡只能拆分成兩部分,同時代進行對比。


品評-荷蘭三劍客、德國三架馬車與巴薩的MSN、皇馬的BBC,哪個強


荷蘭三劍客:

範-巴斯滕(前鋒)、古利特(進攻型前衛)、裡傑卡爾德(後腰)。這幾乎是場上的一條中軸線,其中能打後衛也能打中場的裡傑卡爾德攻守更平衡,覆蓋面積大。古利特追求組織進攻、肋部突破,能傳中也能直塞,他和裡傑卡爾德一樣喜歡後插上,不同的是古利特可以作為二前鋒使用,裡傑卡爾德更喜歡在禁區外圍尋找向內滲透的機會。作為防守屏障,裡傑卡爾德對前場和後場的銜接至關重要。

巴斯滕就不用多說了,如果沒有被剷傷,他作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前鋒,起碼可以幫助荷蘭隊在1994年世界盃走得更遠。


品評-荷蘭三劍客、德國三架馬車與巴薩的MSN、皇馬的BBC,哪個強


德國三駕馬車:

布雷默是當時最好的左後衛,難能可貴的是,他左右腳技術均衡,角球落點精準,1986年世界盃半決賽,聯邦德國2:0擊敗法國,布雷默的任意球立下大功。而決賽對阿根廷,從0:2扳成2:2,兩個進球都來自他開出的角球。從個人能力上說,布雷默的防守非常穩健,下腳很準,助攻到前場,他的傳中是一把利器。

馬特烏斯是國家隊和俱樂部的雙料中場核心,他的組織調度能力還是強於攻擊力,儘管他在1990年世界盃對南斯拉夫的比賽中有過一次精彩的長途奔襲破門,但盤帶突破並非他擅長,一腳過硬的遠射是不得不提的。當哈斯勒和安迪-穆勒成長起來以後,馬特烏的的位置就越發靠後了。

克林斯曼才是三駕馬車當中個人能力最強的球員,他的攻擊慾望不輸於巴斯滕,也能盤帶,比腳下技術肯定不如巴斯滕那麼華麗,但超卓的搶點能力才是他最出眾的地方。繞前跑位搶點、回撤搶點、後插上後點搶點,克林斯曼完全沒有弱項,在抗干擾條件下處理球並射門,在他之後的德國隊,還沒有誰能超過他。

無論在國家隊層面,還是俱樂部層面,荷蘭三劍客的才幹、能力,都要強於德國三駕馬車。當時的AC米蘭,整體實力也強於國際米蘭。

1990年世界盃荷蘭之所以輸給聯邦德國,關鍵先生並不是進了球的布雷默,而是當時的三大“兌子手”:

科勒爾作為盯人中衛,凍結了巴斯滕;

大閘布赫瓦爾德限制住了古利特(決賽他幾乎要廢掉馬拉多納);

最牛×的是沃勒爾,他和裡傑卡爾德發生激烈衝突,雙雙吃到紅牌被罰下場,失去了當時最強後腰的荷蘭隊漸漸處於下風,並最終輸掉比賽。


品評-荷蘭三劍客、德國三架馬車與巴薩的MSN、皇馬的BBC,哪個強


巴薩的MSN都是南美球員,從天賦上限來看,南美球員從古到今,擁有地球上最高的足球天賦,這是公認的,別忘了,兩大球王都出自南美,個人能力最接近球王的梅西又是MSN當中的主心骨。

另外,這三人自帶組織、突破、局部配合、關鍵傳球屬性,在前場不需要依靠其他的隊友支持,也能打出賞心悅目的配合,要反擊有反擊,要陣地戰突破,三個人的風格、節奏還各不相同,進攻威懾力也完全不一樣。


品評-荷蘭三劍客、德國三架馬車與巴薩的MSN、皇馬的BBC,哪個強


皇馬BBC要論個人能力,的確無法和南美的MSN相比。說實話,論勤奮和付出的程度,C羅是地球上最勤奮的球員,沒有之一;本澤馬如果再捨得投入一些,他在中鋒位置上的成就會更高。組合最大的短板就是貝爾,威爾士頭牌最大的本錢不是技戰術能力,也不是意識超卓,而是出眾的身體素質,但現在比目魚肌的傷勢一發再發,整個人已經呈現出玻璃屬性。

BBC真正強於MSN的一點,是戰術適應能力,因為這三人都有身體素質,在地面戰打不開的情況下,高空球依然可以獲得在禁區內的三個進攻強點,能為後插上的中場隊友創造極佳的第二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