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軍營退役不褪色:新鄉市鳳泉區魯堡新村退役軍人風采

法治週刊河南訊(記者 周賓祖)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國,形勢十分嚴峻,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積極開展疫情防控部署,啟動一級響應,一場防控感染、全民抗疫的阻擊戰正式拉開帷幕。

新鄉市鳳泉區耿黃鎮魯堡新村積極響應上級黨委、政府號召,在東魯堡黨總支的領導下,魯堡新村物業中心積極行動,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果斷採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社區居民生命安全,恪盡職守,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軍營退役不褪色:新鄉市鳳泉區魯堡新村退役軍人風采


東魯堡黨總支部積極協調安排,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黨員義工積極響應,輪換值班,晝夜巡查堅守在防疫一線。

疫情開始蔓延,防控人員嚴陣以待!小區通過廣播、微信群不間斷的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和家庭消毒方法,以及發佈外面防控的視頻,他們的辛勤付出,感染著社區的每位居民,在小區10號樓居住的牛歌夫婦更是熱血沸騰,作為退役軍人家庭,他們很想衝鋒在防疫一線,但是由於愛人身體虛弱,兩位老人還需照料,牛歌同志嚴格遵守防控要求,為了不給小區添亂,2月2日首次通過微信給小區物業中心捐助1000元整,支持小區門崗的防控工作。


軍營退役不褪色:新鄉市鳳泉區魯堡新村退役軍人風采


2月5日上午,牛歌同志出來採供生活必需品,親眼看到黨總支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冒著疫情風險忙前忙後,不勝感激,買菜回來的時候,來到東魯堡疫情防控指揮部捐款1000元整。


軍營退役不褪色:新鄉市鳳泉區魯堡新村退役軍人風采


2月27日晚上,當愛人張新苗看到小區的新聞報道後,主動給記者發來信息,在信息中寫到:此次疫情拖了後腿,我們兩個黨員身體狀況不好,一個都上不到前線,深感自責聊表心意支援抗疫。樸實的言語,折射了一名黨員的心聲和甘願奉獻的大愛情懷。如今他們看到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他們夫婦再次通過微信捐款1000元整,以表未能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之心願。東魯堡黨總支書記李保國收到再次捐款後,激動地說:群眾信任我們,相信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一定要從嚴要求,嚴把疫情防控關口。並向全村黨員群眾發出了向牛歌、張新苗夫婦學習的號召。


軍營退役不褪色:新鄉市鳳泉區魯堡新村退役軍人風采

軍營退役不褪色:新鄉市鳳泉區魯堡新村退役軍人風采


自從他們來到魯堡社區居住,時刻從嚴要求自己,處處替他人所想,積極配合東魯堡黨總支開展黨員教育,給黨員講授黨課,深得黨員的喜愛,在小區的日常管理、庭院建設都是甘願付出,熱心為民,做出了時代黨員的表率。

據記者瞭解,在這次無煙的疫情阻擊戰打響後,他們夫婦為支持疫情防控,先後為自己隸屬的河師大社區黨支部捐款1100元整、魯堡新村捐款1000元整、兩次為東魯堡疫情防控指揮部捐款2000元整,累計捐款4100元整。

疫情發生以來,牛歌、張新苗夫婦雖然未能奮戰在抗疫一線,但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表率、為黨旗增光添彩,充分詮釋了退役軍人的本色與擔當,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軍營退役不褪色:新鄉市鳳泉區魯堡新村退役軍人風采


牛歌出生於1974年5月,1991年9月入伍,1994年1月入黨。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通信工程學院(現為陸軍工程大學)。歷任學員、班長、排長、助理工程師、工程師,指揮自動化站站長。在應急機作戰部隊服役17年,多次參加演習演練、搶險救災、現場會等重大任務,並負責關鍵崗位技術保障工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榮立三等功一次。2012年轉業,2014年開始集中精力學習傳統文化,並積極投身實踐,2017年起先後在清心素食,金安國學幼兒園 ,聖德教育基地擔任義工和老師。

張新苗出生於1977年11月,1998年7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入伍應急機作戰部隊工作20年,其中在猛虎師組織科和鐵軍組織處工作(任幹事)期間主要負責軍隊史館的解說、接待和日常維護管理18年,多次圓滿完成軍區現場會等大型解說任務,為軍史出版和鐵軍文化館籌建以及軍史館布展、開館、解說、接待等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榮立三等功一次。2018年因身體原因轉業(自主擇業)。同年參加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前正積極學習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