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殯葬改革,試行火化,為什麼農民不願意

  農村殯葬改革在近幾年可以說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效果,首先就是促進了移風易俗,多多少少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使得土地的資源沒有浪費,但是在殯葬改革過程中也有很多的問題出現,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殯葬改革,試行火化,為什麼農民不願意

  為了防止偷埋,國家有明確的罰款數額,所以有不少的死者家屬在沒人舉報的情況下,交幾千塊錢的罰款,在半夜裡就把死者土葬了。

  土葬在不少的地方還是潮流,有不少的地方的人為了應對火葬,採取了很多的辦法,比如上下兩個棺材,一個深一個淺,即便是有人舉報,被挖出來,也只是上層的被發現,下面的還是沒有事情。還有的就是大棺材套小棺材,假的屍體在大棺材上,真的屍體在隔離層下面,辦法還有很多,防止火葬的花樣也有很多。

  死者在火化之後,有一些基層政府沒有錢修建殯葬施捨、骨灰堂等,這讓死者沒有“安身之地”,火化了沒有地方安置,讓不少的農民頭疼。

  那麼為什麼這些人寧願土葬也不願意火葬呢?這還是要從土葬和火葬實行的過程來看。

  

農村殯葬改革,試行火化,為什麼農民不願意

  最開始的時候,人老了,錢多錢少買口棺材,村裡面的人幫幫忙就辦完了,時間也不超過三天,但是現在實行火葬,一個縣只有一個火葬場,因為火化專用車一般人不願意開,因為晦氣,所以價格就特別高,要多少錢都得給。並且去火化的人有多有少,有的時候還得排隊,孝子和賓客因為沒有休息的地方,只能擠在一個院子裡,而且去火化場的禮儀也很多,完全不亞於出殯,大大小小的車輛很容易造成擁堵。

  

農村殯葬改革,試行火化,為什麼農民不願意

  並且只做遺像需要花錢,租用殯儀廳也需要花錢,骨灰盒更需要花錢,不少的農民朋友覺得火化之後還得裝棺入殮,出殯到墓地,土葬和火葬的墳頭都一樣大,沒有省地方。

  火化在90年代就已經強制實施了,但是大多數的地方沒有考慮到骨灰的安置,如果建一個骨灰堂,集中安置,這樣才是最理想最人性化的做法。

  既然說了缺點了,就不得不說一下國家為什麼要實行火葬。

  首先是節約土地,古代傳下來的土葬的習俗,導致了大片的土地變成了墓地。

  其次土葬是習俗,封建迷信,所以要破除。

  還有就是醫學上表示土葬是不科學的,有些病人帶病死去,病毒傳染,所以火化是消除病毒的最好辦法。

  最後就是節約了木材等。

  總的來說,火葬無形之中增加了農民的負擔,雖然對環境、土地等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個機制還不健全,希望以後能健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